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tiào xīn jīng
成语简拼:YTX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眼跳心驚
成语解释
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1、眼跳心惊→惊采绝艳→艳如桃李→李郭仙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正词直→直言不讳→讳莫如深→深居简出→出幽升高→高飞远集→集腋为裘→裘马声色→色授魂与→与日俱增→增砖添瓦→瓦影龟鱼→鱼贯而行→行同能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牖小儿→儿女成行→行远自迩
2、眼跳心惊→惊采绝艳→艳色绝世→世道人情→情长纸短→短兵接战→战战惶惶→惶恐不安→安分守常→常胜将军→军临城下→下井投石→石火光阴→阴阳怪气→气血方刚→刚克消亡→亡不待夕→夕惕朝干→干霄蔽日→日许时间→间不容缓→缓带轻裘→裘马清狂→狂涛巨浪→浪蘂浮花
3、眼跳心惊→惊耳骇目→目无下尘→尘羹涂饭→饭蔬饮水→水落石出→出言吐词→词无枝叶→叶落知秋→秋风过耳→耳听心受→受制于人→人不聊生→生灵涂地→地动山摧→摧兰折玉→玉树琼枝→枝分缕解→解人难得→得其三昧→昧地瞒天→天假其年→年衰岁暮→暮雨朝云→云合响应
4、眼跳心惊→惊慌无措→措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颐之寿→寿比南山→山行海宿→宿弊一清→清新俊逸→逸群之才→才疏学浅→浅斟低唱→唱筹量沙→沙鸥翔集→集腋为裘→裘马轻肥→肥头大耳→耳顺之年→年谷不登→登锋履刃→刃迎缕解→解衣推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
5、眼跳心惊→惊惶无措→措手不及→及瓜而代→代马望北→北邙乡女→女娲补天→天高地下→下愚不移→移罇就教→教导有方→方便之门→门到户说→说古谈今→今生今世→世外桃源→源清流清→清风亮节→节用爱民→民保于信→信口胡言→言听谋决→决一雌雄→雄鸡断尾→尾生之信
成语示例
(1)…铺设的酒筵器具,一些没有踪迹。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程里哥哥给湿妞和亚妮讲解了“眼跳心惊”的故事。
(2)多多写不出成语“眼跳心惊”,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3)航航不会写成语“眼跳心惊”的最后一个字。
(4)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眼跳心惊”几个大字。
(5)帽村中学的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跳心惊”。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眼跳眼跳:眼睑的肌肉紧张而跳动,多由眼睛过度疲劳或严重的沙眼所引起。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跳跳:tiào(1)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跳高;跳远;连蹦带跳;跳过一条沟;高兴得直跳。(2)物体由于弹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动:新皮球跳得高。(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4)越过应该经过的一处而到另一处:跳级;隔三跳两。<古>又同『逃』táo。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惊惊:jīng 1、<动>马受刺激而行动失常。《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左。』2、<动>惊骇;惊慌。《促织》:『面如土色,大惊。』[又] <动使动>使……惊骇、惊慌。《梦游天姥吟留别》:『慄深林兮惊层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直可惊天地,泣鬼神。』3、<动>惊讶;惊奇。《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4、<动>惊动;震动。《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5、<形>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动>起动。《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跳跳:《酉集中·足字部》《广韵》徒聊切《集韵》《韵会》《正韵》田聊切,□音迢。《说文》蹶也。一曰跃也。《博雅》上也。《释名》条也,如草木枝条务上行也。《庄子·逍遥游》东西跳梁。《史记·司马相如传》驰波跳沫。《王褒·洞箫赋》跳然复出。《类篇》或作□。又《集韵》徒刀切,音陶。与逃通。《前汉·高帝纪》汉王跳。〈注〉如淳曰:音逃。谓走也。又徒了切,音窕。《类篇》挑战。又徒吊切,音调。行貌。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惊惊:《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吕张切,音良。悲也。又《集韵》力让切,音谅。义同。或作悢□。(惊)《唐韵》《集韵》举卿切《正韵》居卿切,□音京。《说文》马骇也。《玉篇》骇也。《易·震卦》震惊百里。《诗·大雅》震惊徐方。《老子·道德经》得之若宠,失之若辱,是谓宠辱若惊。又叶居阳切,音姜。《张籍·祭韩愈诗》月中登高滩,星汉交垂芒。钓车掷长綫,有获齐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