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sì wú jì
成语注音:ㄗㄧˋ ㄙㄧˋ ㄨˊ ㄐㄧˋ
成语简拼:ZSWJ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恣肆無忌
成语英文:behave recklessly
成语解释
恣:任意,放纵;忌:顾忌,害怕。形容任意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肆意妄为
近义词
恣行无忌、恣睢无忌
成语示例
(1)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故彼有恃而轻藐国法,恣肆无忌。』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恣肆无忌”几个大字。
(2)丁丁写不出成语“恣肆无忌”的拼音。
(3)归验哥哥给程婧和臭臭讲述了“恣肆无忌”的成语典故。
(4)红河县宝华中学的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恣肆无忌”。
(5)小赫不会写成语“恣肆无忌”的最后一个字。
(6)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故彼有恃而轻藐国法,恣肆无忌。』。
(7)在去往祁门县塔坊学校的小面包车上,朗希哥哥给辰系和燕依讲了『恣肆无忌』的故事。
(8)只看了几段就被吸引住了,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历史写作方式,作者恣肆无忌、旁征博引的注释似乎比胡适正经八百的回忆更有趣。
成语出处
《明史·桂萼传》:『初,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至萼遂斥为不道,且欲不使议。其言恣肆无忌,朝士尤疾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恣肆恣肆:[zìsì] (1)肆:无顾忌。指放纵无顾忌。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新唐书·张巡传》;骄横恣肆。(2)言谈、文笔等豪放潇洒。文笔恣肆。
恣恣:zì 1、<形>放纵;无拘束。柳宗元《童区寄传》:『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2、<动>听任;任凭。《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
肆肆:sì 1、<动>陈列;陈设。陶渊明《杂诗》:『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2、<名>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3、<名>商店;店铺。《训俭示康》:『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4、<名>集市;街市。《马伶传》:『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5、<动>放肆;放纵;任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肆其端。』6、<动>伸展;扩展。《左传·僖公三年》:『(晋)又欲肆其西封。』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忌忌:jì 1、<动>憎恨;厌恶。《谭嗣同》:『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2、<动>忌妒;嫉妒。《杨修之死》:『操虽称美,心甚忌之。』3、<动>顾忌;畏惧。《赤壁之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4、<动>忌讳;禁忌。《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5、<动>禁止。《庄子·则阳》:『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6、<名>父母去世之日。《左传·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7、<语气词>《尚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
恣恣:《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四切,资去声。《说文》纵也。从心次声。《汉明德马皇后诏》宠贵横恣。又《诗·桧风·小序》疾恣也。《郑笺》恣,谓狡□淫戏,不以礼也。又《五音集韵》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资。
肆肆:《未集中·聿字部》《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息利切《正韵》悉渍切,□音四。《说文》极陈也。《尔雅·释言》肆,力也。〈疏〉极力也。《左传·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注〉肆,极也。《周语》薮泽肆既。〈注〉肆,极也。既,尽也。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系辞》其事肆而隐。〈疏〉其辞放肆显露,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左传·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注〉肆,展放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注〉肆,犹放恣也。又遂也。《书·舜典》肆类于上帝。〈传〉肆,遂也。又次也。《诗·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疏〉谓止舍处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即肆也。在天为次,在地为辰,每辰为肆,是正其肆舍有七也。又陈也,列也。《书·牧誓》昬弃厥肆祀弗答。〈传〉昏,乱也。肆,陈也。《诗·大雅》肆筵设席。〈注〉肆者,陈设之意。又《古今注》肆,所以陈货鬻之物也。《周礼·地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注〉肆,谓陈物处。《前汉·□法志》开市肆以通之。〈注〉师古曰:肆,列也。又《韵会》既□,陈尸曰肆。《礼·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死□暴尸也。《周礼·秋官·掌囚》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又《尔雅·释诂》肆,故也。〈疏〉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又〉肆,今也。〈注〉肆既为故,又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衆[音zhòng]士,奉辞代罪。〈传〉肆,故也。《诗·大雅》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传〉肆,故今也。又《博雅》伸也。《左传·僖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注〉肆,申也。又《小尔雅》余也。又缓也。《书·舜典》眚灾肆赦。〈传〉肆,缓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左传·庄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缓也。◎按公羊传注:肆,跌也,过度也。谷梁传注:肆,失也。三传异义。又《玉篇》量也。又大也。《书·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传〉能远拓其界壤,则于先王之道遂大。又长也。《诗·大雅》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传〉肆,长也。又弃也。《扬雄·长杨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也。〈注〉服虔曰:肆,弃也。又《小尔雅》突也。《诗·大雅》是伐是肆。〈传〉肆,疾也。〈笺〉肆犯突也。〈疏〉肆为犯突,言犯师而冲突之。《左传·文十二年》若使轻者,肆焉其可。〈注〉肆,暂往而退也。又《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注〉编县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左传·襄十一年》歌钟二肆。〈注〉肆,列也。县钟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六枚。又官名。《周礼·地官》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又姓。《何氏姓苑》有渔阳太守肆敏。又祭名。《史记·周本纪》肆祀不答。又《集韵》息七切,音悉。放也。又《韵会》羊至切。与肄同。《五音集韵》习也,嫩条也。《礼·玉藻》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注〉肆,读为肄。肄,余也。《释文》肆,音肄。又音陔。《礼·礼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注〉肆夏,当为陔夏。《释文》肆,依注作陔,古来切。又《集韵》他正切,音逖。解也。《礼·郊特牲》腥肆爓腍祭。〈注〉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释文》肆,敕正切。《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注〉郑司农云,肆,陈骨体也。士丧礼曰:肆解去蹄。《贾疏》羞,进也。肆,解也。谓於俎上进所解牲体於神座前。《释文》肆,他正切。考证:(《易·系辞》其事肆而应。)谨照原文应改隐。(《周礼·天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谨照原书天官改地官。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释文》羞,进也。)谨按羞进也,句出贾疏非释文,今据改为贾疏。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忌忌:《卯集上·心字部》(古文)坖《唐韵》《集韵》《韵会》渠记切《正韵》奇寄切,□音惎。《说文》憎恶也。《增韵》嫉也。《诗·周南·小星笺》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广韵》忌讳也。《周礼·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讳。〈疏〉谓告王以先王之忌讳也。又《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注〉不避其忌,则其方以为苟于言语也。又惮也。《左传·昭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又怨也。《晋语》小人忌而不思。〈注〉怨也。又戒也。《书·吕□》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注〉忌之言戒也。又敬也。《左传·昭元年》非羇何忌。〈注〉言不敬羇客,当谁敬哉。又忌日,亲丧日也。《礼·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又姓。《风俗通》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龙忌,谓禁火日也。《后汉·周举传》有龙忌之禁。又《集韵》居利切《正韵》吉器切,□音懻。语助辞。《诗·郑风》叔善射忌。又《五音集韵》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诗·大雅》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说文》己心为忌。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