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xíng gǔ ruǎn
成语简拼:YXGR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眼餳骨軟
成语解释
眼饧:眼色朦胧。视觉模糊,骨节酥软。形容迷矇疲倦的神态。
成语造句
(1)宝宝写不出成语“眼饧骨软”的拼音。
(2)滨滨不会写成语“眼饧骨软”的最后一个字。
(3)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眼饧骨软”几个大字。
(4)宏伟中学的东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饧骨软”。
(5)子楷叔叔给陇碧和菡萱介绍了“眼饧骨软”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饧饧:一、táng△同『糖』。二、xíng(1)<书>糖稀。(2)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饧了。(3)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饧。
骨骨:gǔ 1、<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又] 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骨力] (1)力气。(2)笔法雄健有力。[骨立] 人相当消瘦。
软软:ruǎn(1)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跟『硬』相对)。如:柔软;软木;柳条很软。(2)柔和:软风;软语;话说得很软。(3)软弱:两腿发;欺软怕硬。(4)能力弱;质量差:工夫软;货色软。(5)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朵软。(6)姓。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饧饧:《戌集下·食字部》《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饴和饊也。《扬子·方言》饧谓之餹。《释文》饧,洋也。煮米消烂,洋洋然也。《急就章》棃□柰桃待露霜,枣杏瓜棣饊饴饧。《诗话》刘禹锡曰:诗用僻字,宜有来正。宋考功云:沈佺期岭表寒食诗: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常疑之。因读毛诗,箫管备举,郑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六经惟此中有饧字。吾缘明日重九,押一餻字读,寻思六经无餻,故不敢为之。◎按重编广韵云:□,徐盈切,当从昜,正韵从易误。饧,徒郞切,当从易,今混为一字,非。字汇既有□字,从徐盈反,复于饧字作徐盈、徒郞二切,尚未了然於字书之误也。考证:(《急就章》棃□柤桃待露霜,枣杏瓜棣饊饴饧。)谨照原文柤桃改柰桃。
骨骨:《亥集上·骨字部》《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又苦骨,苦参别名。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
软软:《酉集下·车字部》俗輭字。详后輭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