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yì wàng wéi
成语注音:ㄗㄧˋ ㄧˋ ㄨㄤˋ ㄨㄟˊ成语正音恣,不能读作『cì』;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ZYWW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恣意妄為
成语英文:behave unscrupulously成语德文skrupellos Untaten verüben
成语解释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成语辨析]
恣意妄为与『为所欲为』有别:恣意妄为侧重于形容胡搞;『为所欲为』侧重于形容随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胡作非为
近义词
逞性妄为、恣行无忌、恣睢无忌、肆无忌惮、恣意妄行、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反义词
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成语示例
(1)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恣意妄为。』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恣意妄为”几个大字。
(2)除非生命中有你,否则,即使能恣意妄为,能染指任何想要的,我也不会快乐。
(3)但现在,这种蛮荒网络上恣意妄为的行径正在法庭上受到挑战。
(4)当政府蓄意摧毁货币时,它就是在恣意妄为在伤害无辜的生命和财产。
(5)德拥哥哥给紫茗和皮皮讲解了“恣意妄为”的故事。
(6)含含不会写成语“恣意妄为”的最后一个字。
(7)即使没有这样的下降,贷款人仍要保持谨慎态度,来惩罚那些在繁盛时期从未恣意妄为的人。
(8)既然不是一种人们的恣意妄为,那么过错推定被看作体现着法律价值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律制度就不应该被反对。
(9)姜堂镇姜堂中学的漆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恣意妄为”。
(10)就全国范围而言,民众都在抱怨警察战术低劣,导致抢劫者从一开始就觉得他们可以恣意妄为且能免除惩罚。
(11)他还与中国一起,对恣意妄为的朝鲜实施新的制裁。
(12)为了调和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她宽容世俗欲望,但绝不纵容人性之恶,恣意妄为;
(13)小聪写不出成语“恣意妄为”,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14)一起刑事案件需要一个较强的故事,以及一个恣意妄为的主角。
(15)一只「巨大」的兔子显然一直在英格兰北部一座小村子里的多处菜园恣意妄为,连根挖起韭葱,津津有味地大啃芜菁,气得当地的园丁直跳脚。
(16)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
(17)政府恣意妄为不顾人民的权利。
(18)从前,英国的孩子相信,他们每年都有权力在一个晚上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并且做什么都不会被惩罚。
(19)鸟儿也许已经看出了这只狼身受禁锢,便不怕它了,在它面前恣意妄为。
成语出处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恣意妄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妄为妄为:[wàngwéi] 胡作非为。胆大妄为。
恣意恣意:[zìyì] 放纵;不加限制;任意。恣意歪曲。
恣恣:zì 1、<形>放纵;无拘束。柳宗元《童区寄传》:『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2、<动>听任;任凭。《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
意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妄妄:wàng 1、<副>胡乱;随便。《书博鸡者事》:『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2、<形>虚妄;荒诞;荒谬。《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形>行为不正;不法。《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彼好专利而妄。』[妄人] 无知妄为的人。[妄言] 乱说。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恣恣:《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四切,资去声。《说文》纵也。从心次声。《汉明德马皇后诏》宠贵横恣。又《诗·桧风·小序》疾恣也。《郑笺》恣,谓狡□淫戏,不以礼也。又《五音集韵》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资。
意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妄妄:《丑集下·女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巫放切,音望。《说文》乱也。《增韵》诞也,罔也。《礼·儒行》今之命儒也妄。《易·卦名》上乾下震,无妄。〈象〉天下雷行,物与无妄。《程传》动以天,故无妄。又《圆觉经》认妄为真,虽真亦妄。又犹凡也。《前汉·李广传》诸妄校尉以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侯者数十人。又《集韵》武方切,音亡。无也。考证:(《易·说卦》上乾下震,无妄。)谨按所引非说卦文,谨将说卦改卦名。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