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zhēn jù zhuó
成语注音:ㄗㄧˋ ㄓㄣ ㄐㄨˋ ㄓㄨㄛˊ成语正音酌,不能读作『sháo』。
成语简拼:ZZJ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字斟句酌成语辨形斟,不能写作『勘』;酌,不能写作『琢』。成语谜语推敲;祝酒词
成语英文:choose one's words with great care成语德文jedes Wort abwǎgen
成语解释
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辨析]
字斟句酌与『咬文嚼字』有别:字斟句酌侧重于形容推敲;『咬文嚼字』;侧重于形容挑剔。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慎重用词
近义词
咬文嚼字、寻行数墨、矜句饰字、雕章琢句、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句斟字酌、一字不苟
反义词
离题万里
成语接龙
1、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愁古恨→恨相知晚→晚生后学→学老于年→年头月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曲周郎→郎才女貌→貌是情非→非分之想→想望风采→采薪之疾→疾风劲草→草木俱朽→朽索驭马→马放南山→山长水远→远见卓识→识途老马→马中关五→五味俱全→全神灌注
2、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肩接踵→踵接肩摩→摩拳擦掌→掌上观文→文理不通→通功易事→事半功倍→倍道兼进→进退双难→难鸣孤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动地惊天→天清日白→白丁俗客→客死他乡→乡壁虚造→造车合辙→辙乱旂靡→靡然从风→风激电飞→飞阁流丹
3、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肩连袂→袂接肩摩→摩肩接踵→踵决肘见→见事生风→风雨不透→透骨酸心→心术不正→正身率下→下笔成文→文弛武玩→玩世不恭→恭逢其盛→盛况空前→前跋后疐→疐后跋前→前功尽废→废寝忘食→食言而肥→肥鱼大肉→肉山酒海→海誓山盟
4、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物属事→事在人为→为法自弊→弊衣疏食→食指大动→动荡不安→安危与共→共贯同条→条三窝四→四分五落→落花无言→言来语去→去天尺五→五侯七贵→贵远鄙近→近在咫尺→尺二秀才→才高行厚→厚味腊毒→毒手尊前→前车可鉴→鉴貌辨色
5、字斟句酌→酌古参今→今来古往→往古来今→今夕何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照神交→交颈并头→头破血出→出山泉水→水火不辞→辞赋风骨→骨腾肉飞→飞蛾赴火→火云如烧→烧琴煮鹤→鹤唳华亭→亭亭玉立→立人达人→人尽其才→才学兼优→优孟衣冠→冠山戴粒
成语造句
(1)《左传》字斟句酌刻意求工,《国语》则各篇水平参差不齐,各《语》风格颇有差异。
(2)报价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尽管它也像实盘那样用某些字斟句酌的语言。
(3)本子的第二页写着“字斟句酌”几个大字。
(4)大兴农场中学的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字斟句酌”。
(5)而且合同字斟句酌,表明公司仅仅提供相关未公布机会的引导。
(6)反之,至少那些表面上对我的话题表示出了兴趣,甚至字斟句酌的人,是能让人心情畅快的。
(7)非儿写不出成语“字斟句酌”,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8)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
(9)将语言保持在PG-13左右的范围。没有人想要因为某些特殊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但是也没有必要字斟句酌地输入。
(10)麦肯德里克说,如果要仔细研读字迹小而模糊的古希腊文本,对着数百页羊皮纸字斟句酌,那么在伦敦可能要花不少钱。
(11)没有任何一位英国小说家在句式,选词和造句上能够达到向奥斯汀那样字斟句酌,巧妙地使用标点。
(12)青山哥哥给怡凌和娅渲讲解了“字斟句酌”的故事。
(13)人们露出悲哀的样子,令人难以忍受。似乎是死亡的气息把他们引来的。他们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说话字斟句酌,十分谨慎,最后仍然露出险恶的用心。
(14)舒尔曼在此书中字斟句酌,不仅一步一步把他破碎的故事拼接起来,而且在此过程中始终在与自己的内心搏斗。
(15)他的回答是经过字斟句酌的。
(16)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17)他写那篇报告时,字斟句酌。
(18)他一开始又想以字斟句酌式的措辞对议员们的询问娓娓作答,这种应答方式当年曾使他显得那么游刃有余,但议员们却不理他这套,他们为了能在有限的提问时间内对格林斯潘发起更猛烈的攻击,粗暴地打断他的话。
(19)他字斟句酌,清楚地做了回答。
(20)为了成为语文老师心目中理想的知识分子,铭记他当年的教导,使我能够在说写的时候注意字斟句酌,做到文通字顺;
(21)我写作总是字斟句酌,结果把意思讲得一清二楚。
(22)我须字斟句酌免生误解。
(23)小娇不会写成语“字斟句酌”的最后一个字。
(24)许译《西厢记》是许渊冲教授翻译功力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鼎立之作,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25)在波音的声明中,波音787计划的负责人斯科特范彻(ScottFancher)字斟句酌,说明了本次公布的日程。
(26)在礼拜堂,拜登先生讲了谦虚的重要,我字斟句酌地想发现不上课的暗示,却一句也没有。
(27)在这个翻译的过程中充满着乐趣,因为可以字斟句酌的推敲单词的用法以及选择最为恰当的运用在本文当中。
(28)咱们家的人跟威尔克斯家的人不一样,“他字斟句酌地慢慢说。”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字字:zì 1、<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2、<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字。』3、<名>文字。《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5、<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字乳] 生育。
斟斟:zhēn 1、<动>舀。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引] 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斟。』2、<名>带汁的肉。《史记·张仪传》:『厨人进斟。』[斟愖] 迟疑。
句句:jù <名>句子;文句。《过小孤山大孤山》:『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gōu<动>勾勒;勾画。后写作『勾』。《柳敬亭传》:『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句读] 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主意较完整,能断开的为句;语意欠完整,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
酌酌:zhuó 1、<动>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又] <动为动>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酌客。』2、<动>喝;饮。《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动>倒(浆液)。《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4、<名>酒杯。屈原《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5、<动>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6、<动>取。《淮南子·本经》:『酌焉而不竭。』[酌量] 考虑;估量。[酌中] 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字字:《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自。《说文》乳也。又爱也。《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礼·地官·郑注》小国贡轻,字之也。《左传·成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周礼·春官·外史》周礼春官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又名字。《礼·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又〉女子许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许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谓牝曰字。《史记·平准书》乗[音chéng]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亦作牸。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谔。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内史》掌书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滋益而名,故更曰字。)谨照原文改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
斟斟:《卯集下·斗字部》《广韵》职深切《集韵》《韵会》《正韵》诸深切,□音针。《说文》勺也。《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注〉斟,勺也。又《周语》而后王斟酌也。〈注〉斟,取也。又《后汉·冯衍传》意斟愖而不澹。〈注〉斟愖,犹迟疑也。又《扬子·方言》斟,益也。〈注〉言斟酌而益之。又《玉篇》计也。又国名。《左传·襄四年》灭斟灌及斟寻氏。〈注〉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又姓。《姓氏急就篇》汉博士斟尚。
句句:《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九遇切《集韵》《韵会》俱遇切,□音履。《玉篇》止也,言语章句也。《类篇》词绝也。《诗·关雎疏》句古谓之言。秦汉以来,衆[音zhòng]儒各为训诂,乃有句称。句必联字,而言句者,局也。聮[音lián,古同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又偻句,地名,龟所出也。《左传·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晋,臧会窃其宝龟偻句。又《礼·乐记》句中钩。〈疏〉谓大屈也。言音声大屈曲,感动人心,如中当於钩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注〉句兵,戈戟属。《释文》句,俱具反。又音钩。又《史记·叔孙通传》胪句。〈注〉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又高句骊,辽东国名,汉为县。《前汉·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骊。又句容,县名。《地理志》丹阳郡句容县。又《广韵》古□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切,□音遘。《广韵》句当。《宋史·曹彬传》江南句当公事回。又姓。《华阳国志》王平,句扶,张翼,廖化□为将。时人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又《类篇》拘也。又与彀同。《诗·大雅》敦弓既句。《释文》句,说文作彀。张弓曰彀。又《唐韵》《集韵》古侯切《韵会》《正韵》居侯切,□音沟。俗作勾。《说文》曲也。《礼·月令》句者毕出。《左传·哀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注〉钩伍相着,别为左右屯。《前汉·赵充国传》入鲜水北句廉上。〈注〉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棱也。又《集韵》亦作区。《礼·乐记》区萌达。〈注〉屈生曰区。《释文》区音勾,古侯反。又句芒,春神。《礼·月令》其神句芒。又句龙,社神。《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又句绎,邾地。《春秋·哀二年》盟于句绎。又句渎,齐地。《左传·襄十九年》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句阳县。〈注〉左传句渎之丘也。又寃句、句章,□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句章县,济阴郡寃句县。〈注〉师古曰,句音钩。又句吴。《史记·吴世家》自号句吴。〈注〉吴言句者,发声也。犹言于越耳。又《五音集韵》亦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钓。又《广韵》其俱切《集韵》权俱切,□音衢。须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须句。《音义》句,其俱反。又句町,县名。《前汉·地理志》牂牁郡句町县。〈注〉师古曰,音劬挺。又《字汇补》与絇同。履头饰也。《周礼·天官·履人》青句。〈注〉句当为絇。《前汉·王莽传》句履。〈注〉师古曰,其形岐头。又《集韵》恭于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又《史记·孝文纪》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注〉应劭曰,山险名也。索隐曰,句音俱。包恺音钩。又与矩同,方也。《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陆德明·音义》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又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说文》本作□。□篆文句字,从口□(丩)声。考证:(《史记·仲尼弟子传》句井疆。〈注〉正义曰,句作勾。)谨照原文勾改钓。
酌酌:《酉集下·酉字部》《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音灼。《说文》盛酒行觞也。《诗·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礼·郊特牲》缩酌用茅。〈注〉酌,犹斟也。酒已泲,则斟之,以实尊彝。《前汉·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赋》腾酒车以斟酌。又《博雅》酌,漱也。〈又〉益也。又《礼·曲礼》酒曰清酌。《博雅》清酌,酒也。又取善而行曰酌。《左传·成六年》子为大政,将酌於民者也。〈注〉酌取民心,以为政。《礼·坊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注〉酌,犹取也。又参酌也。《周语》而后王斟酌焉。《前汉·叙传》斟酌六经,放易象论。又地名。《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志属北海。又《正字通》武王乐歌,周颂於铄王师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礼·内则》十三舞勺。〈注〉勺与酌同。又《集韵》实若切,音杓。挹也。《左传·成十四年》不内酌饮。《释文》酌,市略反,亦读章略反。考证:(《礼·曲礼》酒曰酒酌。)谨照原文酒酌改清酌。(《礼·孔子间居》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谨按所引出坊记,今照改礼坊记。(《周语》后王斟酌焉。)谨照原文后字上增而字。(《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属北海。)谨照原文属字上增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