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zì zhū jī成语正音玑,不能读作『jǐ』。
成语简拼:ZZZ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字字珠璣成语辨形玑,不能写作『讥』。
成语解释
珠:圆的珍珠;玑:不圆的珍珠。形容诗文语言精炼,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珍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说话或文章
近义词
一字千金、金章玉句、掷地有声、生花妙笔、字字珠玉、一字千钧、一字一珠
反义词
狗屁不通、诘屈聱牙
成语示例
(1)谁知他外貌不足,内才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时字字珠玑。▼清·刘璋《斩鬼传》第一回
(2)…王[雨↑方↓]所作,次第看之,真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又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但不知女儿缘分如何?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成语「字字珠玑」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大营子乡中学的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字字珠玑”。
(3)迪迪写不出成语“字字珠玑”,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
(4)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字字珠玑”几个大字。
(5)小鲁不会写成语“字字珠玑”的最后一个字。
(6)昕泽叔叔给以为和素莉讲述了“字字珠玑”的成语故事。
(7)作育英才尊师重道字字珠玑孜孜不倦语重心长有教无类春风化雨。
(8)杨洁篪部长字字珠玑、高屋建瓴的讲话令我们对伟大祖国蒸蒸日上和中国外交蓬勃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9)这篇批评北京市交通的文章,字字珠玑,正是切中要害。
(10)他说,秦观的词,字字珠玑,句句讨巧,写闲愁离绪,别有韵致。
(11)谁知他外貌不足,内才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时字字珠玑。见清·刘璋《斩鬼传》第一回。
(12)前往苍梧县县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大巴上,鸿涵大哥哥给蔡淇和云芊讲述了『字字珠玑』的历史典故
(13)朱砂御笔,字字珠玑,这本该是一国之君分内之事,她的丈夫却以风疾头痛只由全都推给了她……裟椤双树
(14)他一生谨慎,说话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也都是字斟句酌;为人处事从不刚愎自用,更不会做抱薪救火的蠢事。
(15)沉吟到晓,梳洗已毕,取出王[雨↑方↓]所作,次第看之,真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又不觉动了个爱才之意。
(16)在书法方面,他的草书与隶书字写得非常好;在作文章方面,他曾写过百余篇述怀诗、五十余篇赋颂,都是字字珠玑,文才斐然。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金资,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珠玑珠玑:<书>珠子,比喻优美的文章或词句(玑:不圆的珠子)。如:字字珠玑;满腹珠玑。
字字:zì 1、<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2、<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字。』3、<名>文字。《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5、<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字乳] 生育。
珠珠:zhū 1、<名>珍珠。《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2、<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4、<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5、<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珠斗] 北斗星。[珠晖] 月光。[珠玉] (1)珠宝玉石。(2)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3)容貌姣美。
玑玑:jī <名>不圆的珠子。李斯《谏逐客书》:『傅玑之珥。』[玑衡] (1)即璿玑玉衡,古代用玉装饰的观测天体的仪器。(2)北斗的第三、第五颗星。[玑镜] (1)用有光之珠作镜。(2)赞美别人的鉴别能力,犹言明镜。
字字:《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自。《说文》乳也。又爱也。《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礼·地官·郑注》小国贡轻,字之也。《左传·成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周礼·春官·外史》周礼春官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又名字。《礼·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又〉女子许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许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谓牝曰字。《史记·平准书》乗[音chéng]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亦作牸。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谔。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内史》掌书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滋益而名,故更曰字。)谨照原文改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
珠珠:《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钟输切《正韵》专于切,□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音chéng],大者径寸,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於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正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玕[音gān]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序》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正正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於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
玑玑:《午集上·玉字部》《唐韵》居衣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珠不圆者。《书·禹贡》厥篚□纁玑组。〈传〉玑,珠类,生于水。《释文》玑,珠不圆也。字书云:小珠也。《前汉·景十三王传》遣建荃葛珠玑。〈注〉师古曰:玑,珠之不圆者。又镜名。《说文徐注》按符瑞图有玑镜。注:大珠而琕,有光曜,可为镜。又器名。《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注〉在,察也。玑,正天文之器,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玑径八尺,圆周二尺五寸而强。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凶之象。七政者,日月五星也。得失由政,故称政焉。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注》春秋运斗极云:斗第三玑。又《集韵》渠希切,音祈。又《集韵》《韵会》其既切《正韵》吉器切,□音禨。又《集韵》巨至切,音□。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