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wú jì dàn
成语注音:ㄗㄧˋ ㄨˊ ㄐㄧˋ ㄉㄢˋ
成语简拼:ZWJ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恣無忌憚
成语解释
犹肆无忌惮。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一点没有顾忌
近义词
肆无忌惮
成语示例
(1)…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承辉见博如来了,笑吟吟的请他坐下,说道:『…——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恣无忌惮”几个大字。
(2)博俊大哥哥给镆隰和跳跳讲解了“恣无忌惮”的典故。
(3)畅畅不会写成语“恣无忌惮”的最后一个字。
(4)你不能总是恣无忌惮吧
(5)小宝写不出成语“恣无忌惮”的拼音。
(6)漳浦县沙西中学的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恣无忌惮”。
(7)小杨月,是不是老师对你太温柔了,才会让你这么恣无忌惮,胆大包天,敢拒绝我的邀请呢?
(8)恰好这天龙光把书启、帐房辞去,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恣恣:zì 1、<形>放纵;无拘束。柳宗元《童区寄传》:『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2、<动>听任;任凭。《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忌忌:jì 1、<动>憎恨;厌恶。《谭嗣同》:『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2、<动>忌妒;嫉妒。《杨修之死》:『操虽称美,心甚忌之。』3、<动>顾忌;畏惧。《赤壁之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4、<动>忌讳;禁忌。《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5、<动>禁止。《庄子·则阳》:『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6、<名>父母去世之日。《左传·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7、<语气词>《尚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
惮惮:dàn 1、<动>怕;害怕。《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2、<形>形容非常威严。《战国策·秦策》:『王之威亦惮矣。』3、<形>通『瘅』。劳苦。《诗经·大东》:『哀我惮人。』[又] <形使动>使……劳苦。《诗经·小明》:『心之忧矣,惮我不暇。』dá通『怛』,惊惧。《周礼·考工记·矢人》:『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惮烦] 怕麻烦。[惮赫] 声势很大的样子。
恣恣:《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四切,资去声。《说文》纵也。从心次声。《汉明德马皇后诏》宠贵横恣。又《诗·桧风·小序》疾恣也。《郑笺》恣,谓狡□淫戏,不以礼也。又《五音集韵》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资。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忌忌:《卯集上·心字部》(古文)坖《唐韵》《集韵》《韵会》渠记切《正韵》奇寄切,□音惎。《说文》憎恶也。《增韵》嫉也。《诗·周南·小星笺》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广韵》忌讳也。《周礼·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讳。〈疏〉谓告王以先王之忌讳也。又《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注〉不避其忌,则其方以为苟于言语也。又惮也。《左传·昭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又怨也。《晋语》小人忌而不思。〈注〉怨也。又戒也。《书·吕□》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注〉忌之言戒也。又敬也。《左传·昭元年》非羇何忌。〈注〉言不敬羇客,当谁敬哉。又忌日,亲丧日也。《礼·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又姓。《风俗通》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龙忌,谓禁火日也。《后汉·周举传》有龙忌之禁。又《集韵》居利切《正韵》吉器切,□音懻。语助辞。《诗·郑风》叔善射忌。又《五音集韵》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诗·大雅》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说文》己心为忌。会意。
惮惮:《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案切《正韵》杜晏切,□音但。《说文》忌难也。从心单声。一曰难也。《增韵》畏也。又《集韵》得案切,音旦。《书·毕命》彰善瘅恶。或作惮。又《集韵》丁贺切,音跢。《说文》劳病也。本作瘅,或从心。《诗·小雅》惮我不暇。《朱注》惮,劳也。又《集韵》尺战切,音硟。难也。《扬子·方言》齐鲁曰惮。又《韵会》昌善切。慢易也。又《集韵》荡旱切,音蜑。劳也,难也。《诗·小雅》哀我惮人。又《集韵》党旱切,音亶。劳也。又通作怛。《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释文》音怛,都达反。又《韵会》唐干切,音坛。惊怛也。《庄子·达生篇》以钩注者惮。又《五音集韵》於权切,音□。车敝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