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ōng miào shè jì
成语简拼:ZMS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宗廟社稷
成语解释
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家
成语接龙
1、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臂虮肝→肝胆楚越→越古超今→今昔之感→感慨激昂→昂然自若→若有所亡→亡国之器→器满意得→得意之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不绝口→口耳并重→重望高名→名不虚立→立木南门→门墙桃李→李白桃红→红紫乱朱→朱颜緑发→发扬蹈厉→厉精图治
2、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窜蜂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犬皆仙→仙风道骨→骨鲠之臣→臣心如水→水母目虾→虾兵蟹将→将功赎罪→罪恶深重→重门叠户→户枢不朽→朽条腐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济之才→才大难用→用智铺谋→谋财害命→命蹇时乖→乖唇蜜舌→舌战群儒
3、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窜狗盗→盗嫂受金→金钗钿合→合浦珠还→还珠返璧→璧坐玑驰→驰魂夺魄→魄散魂飞→飞蒭挽粟→粟红贯朽→朽木难彫→彫章镂句→句斟字酌→酌古参今→今来古往→往返徒劳→劳师动众→众口销金→金迷纸醉→醉舞狂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曰诗云
4、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窜狗盗→盗怨主人→人各有志→志骄意满→满座风生→生龙活虎→虎口拔牙→牙白口清→清静无为→为期不远→远不间亲→亲操井臼→臼头深目→目不苟视→视为儿戏→戏蝶游蜂→蜂虿之祸→祸不旋踵→踵趾相接→接风洗尘→尘羹涂饭→饭囊衣架→架海金梁
5、宗庙社稷→稷蜂社鼠→鼠窜狗盗→盗跖之物→物美价廉→廉可寄财→财殚力竭→竭智尽忠→忠言逆耳→耳提面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奴入主→主文谲谏→谏争如流→流离颠顿→顿足椎胸→胸中鳞甲→甲冠天下→下不为例→例行差事→事预则立→立时三刻→刻骨相思→思妇病母
成语示例
(1)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成语造句
(1)徽县第五中学的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宗庙社稷”。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宗庙社稷”几个大字。
(3)睿睿不会写成语“宗庙社稷”的最后一个字。
(4)小胡写不出成语“宗庙社稷”的拼音。
(5)扬帆哥哥给欣桐和逸萍讲解了“宗庙社稷”的故事。
(6)咸丰十年八月洋人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
(7)王若马首向南,朕虽不武,为宗庙社稷之计,不能束手受制。
(8)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
(9)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10)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11)主上国政不修,朝纲不理,朝欢暮乐,荒淫酒色,宗庙社稷所关,治乱所系,非同小可,岂得坐视。
(12)于是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
(13)自此帝在咸阳无事,命叔孙通典礼,萧何定律,立宗庙社稷,册刘盈为太子,帝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之礼。
(14)差人传命与相国萧何,奉侍太子守关中,昭布法令,约束军民,立宗庙社稷;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侍积有条件,类总上闻。
成语出处
《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庙社庙社:宗庙社稷,古代祭祀的地方。也代指国家、朝廷。
社稷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宗庙宗庙:[zōngmiào]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又:先王之宗庙。又:立宗庙于薛。(2)王室国家的代称。宗庙社稷。――清·周容《芋老人传》;宗庙之事。――《论语·先进》。又:宗庙会同。
宗宗:zōng 1、<名>祖宗;宗庙。《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宗。』2、<名>祖宗;祖先。《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3、<名>宗族。《叔向贺贫》:『其宗灭于绛。』4、<动>祭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5、<动>遵奉;尊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6、<动>归往。《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7、<名>本源。《庄子·知北游》:『将反于宗。』[宗祠] 祠堂;家庙。[宗法] (1)宗族之法。(2)旧时的家法。[宗匠] 学问、技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比喻君主或辅佐之臣。[宗器] 祭祀用的器具。[宗事] (1)宗庙事务。(2)尊重其事
庙庙:miào <名>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庙隳。』[又] <名>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麓。』今有『山神庙』、『观音庙』等。[庙策] 朝廷对国家大事的策划。[庙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庙讳] 已故帝王的名字。[庙社] 宗庙社稷,古代祭祀的地方。也代指国家、朝廷。[庙堂] (1)宗庙之堂。(2)朝廷。[庙祝] 寺庙中掌香火的人。
社社:shè 1、<名>土地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2、<名>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是土地神灵依附止息的地方)。《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3、<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节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名>古代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一说二十家)为一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社。』5、<名>社团;团体。《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稷稷:jì 1、<名>粟。一说是不粘的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2、<名>泛指谷类庄稼。陶渊明《桃花园诗》:『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3、<名>五谷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4、<名>祭祀谷神的祭坛、处所。常与『社』(土地神)连用。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又] <名>政权;国家。《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稷蜂社鼠] 栖身在稷庙、社庙中的蜂鼠。比喻仗势作恶的人。[稷狐] 栖于稷庙中的狐狸。比喻仗势作恶的人。
宗宗:《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作冬切《集韵》《韵会》祖賨切《正韵》祖冬切,□音□。《说文》尊祖庙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郉昺曰》宗者,本也。庙号不迁,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称曰宗庙。《礼·祭法》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贾谊曰》祖有功,宗有德也。又流派所出为宗。《礼·丧服小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程颐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为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又同姓曰宗。《诗·大雅》宗子维城。〈注〉同姓也。又《书·舜典》禋于六宗。〈注〉谓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贾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属,地宗社稷五祀之属。又秩宗,官名。《书·舜典》咨伯,汝作秩宗。〈注〉主郊庙之官,掌叙鬼神尊□,故曰秩宗,周礼谓之宗伯。又曰祝宗。又《周礼·春官·大宗伯》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又瞽宗,殷学名。又人物所归往亦曰宗。《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注〉言百川以海为宗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又姓。又叶则郞切,音臧。《史记·司马迁自叙》蠲除肉□,开通关梁。广恩施博,厥称太宗。《说文》从宀从示。《徐曰》宗庙,神只所居。示,古只字。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诸侯朝於天子,春见曰朝,夏见曰宗。)谨照原文诸侯朝於天子改为宾礼亲邦国。
庙庙:《寅集下·广字部》《字汇》俗庙字。(庙)(古文)庿《唐韵》《广韵》《韵会》《正韵》□眉召切,苗去声。《说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释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庙也。《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注〉夹室前堂。〈疏〉凡大室有东西厢夹室及前堂有序墙者曰庙。又《六书故》宫前曰庙,后曰寝。今王宫之前殿,士大夫之厅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寝庙。传曰:夫鼠不穴寝庙,畏人故也。犹后世言庙朝,庙堂也。《文中子·礼学篇》山泽有廊庙之志。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庙。《史记·封禅书》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於是作渭阳五帝庙。
社社:《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常者切,闍上声。土地神主也。《礼·祭义》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诗·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谓社为后土。杜预曰:在家则主中溜,在野则为社。《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礼·祭法》王为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又《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按:社为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即《郊特牲》所云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者,曰方丘,亦曰太折。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与郊对举者也。又王社,《载芟》诗序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诗序所谓秋报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谷之神,而以句龙后稷配,此库门内右之社,不与郊□称者也。盖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内之土谷,均名为社,而大小则不同耳。又私社。《前汉·五行志》建昭五年,兖州刺吏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瓒注》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私社也。又书社。《史记·孔子世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注〉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於籍。又社日。《月令广义》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又后世宾朋会聚曰结社。《事文类聚》远公结白莲社,以书招渊明。又谢灵运求入净社,远师以心亲止之。又江淮谓母为社。《淮南子·说山训》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又复姓。《风俗通》齐昌徙居社南,因以为氏。《何氏姓苑》有社北氏。又叶他鲁切,音土。《前汉·叙传》布正燕齐,叔亦相鲁。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稷稷:《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即。《说文》斋也。五谷之长。《徐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其米为黄米。《通志》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种夏熟,正四时,备阴阳,谷之贵者。《诗·王风》彼稷之苗。《礼·曲礼》稷曰明粢。又神名。《风俗通义》稷,五谷之长。五谷衆[音zhòng]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又农官名曰后稷。《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又疾也。《诗·小雅》既齐既稷。〈注〉齐整稷疾。言祭祀礼容庄敬也。○按《毛传》训稷为疾。郑笺仍训黍稷之稷。朱注本《毛传》,宜从毛训为是。又姓。汉上津令稷嗣。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注〉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前汉·地理志》西河郡美稷县。又与昃通。《谷梁传·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谓脯时。○按《隷释·郙阁□》言劬劳曰稷,用《谷梁》日下稷之文,与《尧母□》日不稷,《费凤□》乾乾日稷同。《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