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浅齿少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qiǎn chǐ shǎo成语简拼:ZQC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資滮X少
成语解释
资历浅,年纪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自谦
成语接龙
资浅齿少→少所许可→可怜巴巴→巴巴急急→急病让夷→夷险一节→节用厚生→生拉硬拽→拽巷啰街→街坊邻居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资浅齿少”几个大字。
(2)二纺机子校的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资浅齿少”。
(3)灰灰不会写成语“资浅齿少”的最后一个字。
(4)健健写不出成语“资浅齿少”,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5)烺文叔叔给我说了“资浅齿少”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宋·张孝祥《严守朱新仲》:『某戆愚不学,资浅齿少,而今兹除授,乃先众俊,朝夕惴惧。』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资资:zī 1、<名>钱财;物资。《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2、<动>积蓄。《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3、<动>供给;资助。《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次。』4、<名>资本;依托。《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5、<名>天赋。《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资。』6、<动>通『咨』。询问。《礼记·表记》:『事君先资其言。』[资斧] (1)旅费。(2)征伐。[资望] 门第;声望。
浅浅:qiǎn 1、<形>(水)不深;浅。《庄子·逍遥逰》:『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2、<形>泛指浅,不深。《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3、<形>低;矮;不高。《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4、<形>(时间)短,不久。《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5、<形>(颜色)浅;浅淡。《江畔独步寻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6、<形>肤浅;浅薄。《隆中对》:『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jiān见『浅浅』。jiàn见『浅浅』。[浅浅] jiānjiān水疾流的样子。[浅浅] jiànjiàn巧辩的样子。
齿齿:chǐ 1、<名>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2、<名>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3、<名>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4、<动>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5、<动>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齿豁头童] 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齿祝圣时。』[齿冷] 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齿录] 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齿。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齿舌] 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齿亡舌存] 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齿牙馀论] 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
少少:shǎo 1、<形>数量少;不多。《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2、<动>缺少短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动>小看;轻。《望洋兴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又] <形意动>以……为少;轻视。《<指南录>后序》:『北亦不敢遽少吾国。』4、<副>稍;略微。《触龙说赵太后》:『少益嗜食,和于身。』5、<副>少顷;一会儿。《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shào 1、<形>年轻;年纪小。《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2、<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形>排行在后的。《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资资:《酉集中·贝字部》《唐韵》即夷切《集韵》《韵会》《正韵》津私切,□音咨。《说文》货也。《易·旅卦》旅即次,怀其资。〈注〉必获次舍,怀来资货。又《易·乾卦》万物资始。《释文》资,取也。又《仪礼·聘礼》问岁月之资。〈注〉资,行用也。又《五经文字》齎,与资同。《仪礼·少牢馈食礼》资黍于羊俎两端。〈注〉资,犹减也。今文资作齎。又与咨同。《礼·缁衣》民惟曰怨资。《尚书》作咨。又姓。《玉海》资氏。《□留·风俗传》黄帝之后。《四明志》会稽有资氏。又《集韵》资四切。与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资。
浅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七衍切《集韵》《韵会》此演切,□千上声。《说文》水不深也。《诗·邶风》就其浅矣。又《荀子·修身篇》少闻曰浅。又虎皮也。《诗·大雅》鞹鞃浅幭。〈传〉浅,虎皮浅毛也。又凡兽之浅毛者,皆曰浅。《周礼·春官》巾车鹿浅□。〈注〉以夏鹿皮为覆笭。〈疏〉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故云。又《广韵》则前切《集韵》将先切,□音笺。与溅同。浅浅,水疾流貌。《楚辞·九歌》石濑兮浅浅。又《集韵》在演切,音践。《古文尚书尧典》寅浅纳日。马融读。今作饯。又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污洒也。又子贱切,音箭。与溅同。水激也。《仪礼·士虞礼注》盘以盛弃水,为浅污人也。又与翦通。《仪礼·士丧礼》用疏布缁翦。〈注〉翦,浅也。
齿齿:《亥集下·齿字部》《唐韵》《广韵》昌里切《集韵》《类篇》《韵会》丑止切《正韵》昌止切,□音□。《说文》口齗骨也。象口齿之形。牙,牡齿也。《字汇》上曰齿。下曰牙。《颜师古·急就篇注》齿者总谓口中之骨,主齰啮者也。《周礼·秋官·小司□之职》自生齿以上,登於天府。《郑注》人生齿而体备,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又《释名》齿,始也。少长别,始乎此也。以齿食多者长也,食少者幼也。又《尔雅·释诂》齯齿,寿也。注:齿堕更生细者。通作儿。《诗·鲁颂》黄发儿齿。又年也。又列也。《左传·隐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与诸任齿。《杜注》齿,列也。〈疏〉礼记文王世子曰: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然则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为齿,故云齿列也。《左传·昭元年》使后子与子干齿。《杜注》以年齿高下而坐。又《礼·曲礼》齿路马有诛。〈疏〉论量君马岁数,亦被责罚,皆广敬也。又类也。《管子·弟子职》同嗛以齿。〈注〉齿,类也。谓食尽则以其所尽之类而进。又《广韵》录也。又金齿,地名。又鱼齿,山名。在颍川郡。见《后汉·郡国志》。又凿齿,兽名。《扬雄·长杨赋》凿齿之徒。〈注〉兽齿似凿,能食人。又羊齿,草名。《尔雅·释草》緜马羊齿。《郭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似羊齿,今江东呼为雁齿。又黑齿,外国姓。又凿齿,人名。《山海经》羿与凿齿战於寿华之野。《郭注》凿齿,人齿如凿,长五六寸,因以为名。又习凿齿,晋人名。又《集韵》称拯切,称上声。齿也。考证:(《尔雅·释诂》齿,寿也。又儿齿,齿落更生,寿徵也。)谨按尔雅以齯齿为寿,不以齿为寿。今谨改齯齿寿也。注齿堕更生细者通作儿。
少少:《寅集上·小字部》《唐韵》书沼切《韵会》始绍切,□烧上声。《说文》不多也。从小丿声。《徐曰》丿音夭。《礼·礼器》礼有以少为贵者,谓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是也。食力,庶人也。又少顷,有间也。《孟子》少则洋洋焉。又短也。訾人曰少之,犹称人曰多之也。《史记·苏秦传》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又《广韵》式照切《韵会》《正韵》失照切,□烧去声。《玉篇》幼也。《增韵》老之对也。《易·本义》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又少仪。《礼记》篇名。少室,山名。又副贰也。《前汉·贾谊传》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注〉副三公者。又姓。汉下邽令少年唯。又叶书久切,音守。《欧阳修·杜祁公墓铭》君子岂弟,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母音亩。又《正字通》入宥韵。《欧阳修·蔡君山墓铭》父不哭子,老不哭少。嗟夫君山,而不得寿。◎按今文少作幼。《正字通》古小少同。加丿,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