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藉豪富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jiè háo fù成语简拼:ZJH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資藉豪富
成语解释
资藉:家产。指家财产业极为富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家财万贯
反义词
家徒四壁
成语造句
(1)成语「资藉豪富」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资藉豪富”几个大字。
(3)璐璐写不出成语“资藉豪富”的拼音。
(4)茗茗不会写成语“资藉豪富”的最后一个字。
(5)祥江大哥哥给我讲述了“资藉豪富”的历史典故
(6)者保乡初中的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资藉豪富”。
成语出处
《南史·到伪传》:『伪资藉豪富,厚自奉养,供一身,一月十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豪富豪富:[háofù] 大富翁,巨富。
资资:zī 1、<名>钱财;物资。《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2、<动>积蓄。《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3、<动>供给;资助。《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次。』4、<名>资本;依托。《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5、<名>天赋。《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资。』6、<动>通『咨』。询问。《礼记·表记》:『事君先资其言。』[资斧] (1)旅费。(2)征伐。[资望] 门第;声望。
藉藉:jí 1、<动>踩;践踏。《赤壁之战》:『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2、<动>欺负;欺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jiè 1、<名>草垫子。《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2、<动>垫。《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动>凭借;依靠。《过秦论》:『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4、<动>借;借给。《谏逐客书》:『此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5、<连>如果;假使。《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辨] 藉,籍。二字在古多通用。但『户籍』、『典籍』、『书籍』、『籍没』的『籍』不写作『藉』;而『草垫』的意义一般也不写作『籍』。[藉藉] (1)交错杂乱的样子。(2)显赫、喧盛的样子。[藉荫] 指祖先的基业门第。
豪豪:háo 1、<名>豪猪脊背上长而尖硬的毛。2、<名>杰出的人才;豪杰。《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形>豪放;豪壮。《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4、<形>有势力。《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5、<形>强悍;强暴。《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又] <名>强横的人;暴徒。《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也。』6、<形>阔绰;豪华。《梁书·贺琛传》:『相竞夸豪,积累如山岳,列肴同绮绣。』
富富:fù 1、<形>财产多;富裕;富足。《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又] <形使动>使……富足。《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2、<形>多;丰富。《塞翁失马》:『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黄生借书》:『有张氏藏书甚富。』3、<名>财富;财产。《叔向贺贫》:『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富年] 指年轻少壮之时。:『富。』[富岁] 丰年。《孟子·告子上》:『富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资资:《酉集中·贝字部》《唐韵》即夷切《集韵》《韵会》《正韵》津私切,□音咨。《说文》货也。《易·旅卦》旅即次,怀其资。〈注〉必获次舍,怀来资货。又《易·乾卦》万物资始。《释文》资,取也。又《仪礼·聘礼》问岁月之资。〈注〉资,行用也。又《五经文字》齎,与资同。《仪礼·少牢馈食礼》资黍于羊俎两端。〈注〉资,犹减也。今文资作齎。又与咨同。《礼·缁衣》民惟曰怨资。《尚书》作咨。又姓。《玉海》资氏。《□留·风俗传》黄帝之后。《四明志》会稽有资氏。又《集韵》资四切。与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资。
藉藉:《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慈夜切,音躤。《说文》祭藉也。《易·大过》藉用白茅。〈注〉荐藉于物。又《礼·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注〉藉,藻也。〈疏〉凡执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又《孟子》助者,藉也。《赵岐注》犹人相借力助之也。《战国策》藉兵乞食于西周。又《前汉·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注〉宽博有余也。又《后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所以慰藉之良厚。又《纲目集览》身之所依曰藉。又《释名》咀藉也,以藉齿牙也。又秦昔切,音籍。狼藉,离披亲乱貌。《前汉·江都易王传》国中口语藉藉,无复至江都。又《周语》宣王即位,不藉千亩。《前汉·文帝纪》其开藉田。又《谷梁传·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注〉藉谓贡献。又《庄子·应帝王》猿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注〉藉,绳也。又《史记·武安侯传》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注〉藉,蹈也。又姓。《国语》藉偃,晋大夫。又《唐韵古音》读胙。《史记·商君传》注新序论:周室归藉。《索隐》藉音胙。又《韵补》秦二切。《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豪豪:《酉集中·豕字部》《广韵》胡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乎刀切,□音毫。《说文》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山海经》竹山有兽,其状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注〉□猪也。夹髀有麄毫,长数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吴越呼为鸾猪。又《穆天子传》天子之豪马、豪牛、豪羊。〈注〉豪,犹髭也。髭马如马,足四节皆有毛。豪羊似髦牛。又《玉篇》俊也。《正韵》英也。《孟子》若夫豪杰之士。《淮南子·泰族训》智过百人者,谓之豪。《前汉·武帝纪》选豪俊,讲文学。又《广韵》侠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又《韵会》强也,健也。《前汉·食货志》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又《玉篇》帅也。《史记·韩长孺传》雁门马邑豪聂翁壹。〈注〉豪,犹帅也。又山名。《山海经》豪山多金玉而无草木。又水名。《山海经》密山,豪水出焉。又鱼名。《山海经》渠猪水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又刃名。《博物志》豪曹,欧冶子所作。《越绝书》越王取豪曹,薛烛曰:非宝刃也。又州名。《广韵》属九江郡,古钟离国,与吴争桑而灭,隋攺为豪州。又姓。《正字通》宋豪彦,乾道中进士。明豪英,天顺中宜都知县。又与毫通。《礼·经解》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史记·张耳传》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铉以毫为俗字,泥。又叶寒歌切,音何。《苏辙·咏严颜诗》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乗[音chéng]胜使气可若何。《说文》本作□。籀作□。《玉篇》亦作□。
富富:《寅集上·宀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方副切,否去声。《说文》备也。一曰厚也。《广韵》丰於财也。《书·洪范》五福,二曰富。《周礼·天官·冢宰》二曰禄以驭其富又。《史记·货殖传》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又《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礼·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庄子·天地篇》有万不同之谓富。又《正字通》年富,谓年幼后来齿正方久也。《史记·曹相国世家》悼惠王富於春秋。又《礼·祭义》殷人贵富而尚齿。〈注〉臣能世禄曰富。又货贿也。《书·吕□》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注〉主狱之官,非惟得尽法於权势,亦得尽法於贿赂之人也。又姓。《左传》周大夫富辰。又凡充裕皆曰富。《晋书·夏侯湛传》文章宏富。《王接传》左氏辞义赡富。《宋书·谢弘微传》才辞辨富。《唐书·吕温传》藻翰精富。《文心雕龙》经籍深富,辞理遐亘。又叶渠记切,音忌。《诗·大雅》何神不富。叶上刺类瘁。《鲁颂》俾尔寿而富。叶上炽下试。又叶□吉切,音必。《诗·小雅》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叶上克下又。《朱传》又夷益反。富犹甚也。《说文》从宀畐声。畐,古福字。俗作冨。考证:(《周礼·天官·冢宰》一曰,爵以驭其富。)谨照原文一曰爵改二曰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