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注音:ㄗㄧ ㄗㄧ ㄅㄨˋ ㄐㄨㄢˋ
成语简拼:ZZBJ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孳孳不勌
成语解释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学习态度
近义词
[同]孜孜不倦
成语示例
(1)《後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荅候问之礼。』
(2)《东观汉记·卷一九·鲁丕列传》:『鲁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学,孳孳不倦。』
(3)我所知道的木刻家中,有罗清桢君,还是孳孳不倦。▼《便迅书信集·致李华》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孳孳不倦”几个大字。
(2)笔笔写不出成语“孳孳不倦”,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3)错大爷给乖乖和小宇讲了“孳孳不倦”的典故。
(4)大荣中学的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孳孳不倦”。
(5)兰兰不会写成语“孳孳不倦”的最后一个字。
(6)我所知道的木刻家中,有罗清桢君,还是孳孳不倦。见《便迅书信集·致李华》。
(7)去往大关县悦乐镇第一中学的公车上,涵妮大哥哥给丹邻和鹤梦讲了『孳孳不倦』的典故。
成语出处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孳孳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孳,通『孜』。《礼记·表记》:『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孳孳:zī 1、<动>繁殖;生息。《列子·汤问》:『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2、见『孳孳』。[孳孳] 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倦倦:juàn 1、<形>疲劳;劳累。《史记·屈原列传》:『劳苦倦极。』2、<动>厌倦;不耐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倦游] 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孳孳:《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子之切《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音咨。《说文》汲汲生也,从子兹声。《广韵》孳,息也。又与孜同。《孟子》孳孳为善者。《礼·表记》俛焉日有孳孳。又《广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字。乳化也。《书·尧典》鸟兽孳尾。〈注〉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倦倦:《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渠卷切《集韵》《正韵》逵眷切,□权去声。懈也。疲也。《礼·儒行》敦行而不倦。又倨也。《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乎北海,见一士焉,方倦龟壳而食蛤梨。〈注〉楚人谓倨为倦。又叶渠运切,音郡。《刘桢·鲁都赋》至於日昃,体劳怠倦。一张一弛,文武之训。《说文》力部作□,人部作〈亻□〉,音义同。宜合倦为券字,重文不必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