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fǔ kùn jié
成语简拼:ZFK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資斧困竭
成语解释
资斧:旅费,盘缠。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
(2)…以回复尊宠。即使留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岂不进退两难!』…——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资斧困竭”几个大字。
(2)臭臭写不出成语“资斧困竭”的拼音。
(3)祥卓大哥哥给我们说了“资斧困竭”的典故。
(4)小蒙不会写成语“资斧困竭”的最后一个字。
(5)新妙湖高中的那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资斧困竭”。
(6)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
成语出处
《易经·旅》:『旅于处,得其资斧。』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资斧资斧:1、旅费。《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2、征伐。《晋书·刘弘传》:『(张弈)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弈肆心,以劳资斧,敢引复餗之刑,甘受专辄之罪。』
资资:zī 1、<名>钱财;物资。《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2、<动>积蓄。《信凌君窃符救赵》:『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3、<动>供给;资助。《祭妹文》:『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次。』4、<名>资本;依托。《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5、<名>天赋。《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又有能致之资。』6、<动>通『咨』。询问。《礼记·表记》:『事君先资其言。』[资斧] (1)旅费。(2)征伐。[资望] 门第;声望。
斧斧:fǔ 1、<名>砍物用的工具。《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又] 专指兵器或刑具。《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以请罪。』2、<动>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3、<名>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加斧于椁上。』
困困:kùn 1、<形>困窘;窘迫。《过秦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动>使窘迫;使困窘。《冯婉贞》:『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3、<动>困扰;围困。《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又] <动>被围困。《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4、<形>贫困;贫穷。《信陵君窃符救赵》:『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补不足。』5、<形>贫乏;短决。《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形>困倦;疲乏。《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困斗] 困兽犹斗,比喻最后挣扎。[困顿] 疲惫;艰难。[困蒙] (1)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2)犹窘迫。
竭竭:jié 1、<动>完尽;完了。《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2、<动>竭尽;用尽。《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3、<副>全;都。《管子·大匡》:『诸侯之兵竭至,以待桓公。』4、<动>枯竭;干涸。《苦斋记》:『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引] <动使动>使……枯竭;使……干涸。《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资资:《酉集中·贝字部》《唐韵》即夷切《集韵》《韵会》《正韵》津私切,□音咨。《说文》货也。《易·旅卦》旅即次,怀其资。〈注〉必获次舍,怀来资货。又《易·乾卦》万物资始。《释文》资,取也。又《仪礼·聘礼》问岁月之资。〈注〉资,行用也。又《五经文字》齎,与资同。《仪礼·少牢馈食礼》资黍于羊俎两端。〈注〉资,犹减也。今文资作齎。又与咨同。《礼·缁衣》民惟曰怨资。《尚书》作咨。又姓。《玉海》资氏。《□留·风俗传》黄帝之后。《四明志》会稽有资氏。又《集韵》资四切。与恣同。秦刻石文恣作资。
斧斧:《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甫。《说文》斫也。《释名》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广韵》神农作斤斧陶冶。《易·旅卦》得其资斧。〈注〉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诗·豳风》既破我斧。〈传〉隋銎曰斧。又凡以斧斫物,亦曰斧。《古诗·苦寒歌》担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注〉天寒水冻,故斫氷作粥也。又仙名。《左思·蜀都赋》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注〉列仙服丹砂不死也。又《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注〉依,如今绨素屛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又钺斧,今仪仗中亦有之,其形圆如月然。《集韵》或作鈇。
困困:《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闷切,坤去声。《说文》故庐也。从木,在囗中。《徐锴曰》旧所居庐,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书本义》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为穷困,病困之义。又卦名。《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又《序卦》升而不已则困。又《广韵》穷也,苦也。《书·大禹谟》不废困穷。《礼·中庸》事前定则不困。又《史记·范睢蔡泽传》二子不困阸,恶能激乎。又瘁也,倦极力乏也。《后汉·耿纯传》世祖至营,劳纯曰:昨夜困乎。又忧愁也。《书·盘庚》汝不忧朕心之攸困。又乱也。《论语》不为酒困。〈注〉言不为酒所困而及乱也。又不通也。《礼·中庸》或困而知之。《论语》困而学之,又其次也。〈注〉谓有所不通也。又《孟子》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注〉事势穷蹙,以至困於心,衡於虑,然后奋发而兴起也。又为人所阸亦曰困。《左传·宣十四年》困兽犹□,况国相乎。又叶苦昆切,音坤。《易林》阳不制阴,宜其家困。又叶苦卷切,款去声。《后汉·窦何传赞》上惽下蔽,人灵动怨,将纠邪慝,以合人愿。道之屈矣,代离凶困。
竭竭:《午集下·立字部》《广韵》渠列切《集韵》《韵会》《正韵》巨列切,□音杰。尽也。《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史记·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则竭。又《说文》负举也。《礼·礼运》五行之运,迭相竭也。〈注〉竭犹负戴也。言五行运转,更相为始。又《玉篇》败也。《左传·庄十年》曹刿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又叶去例切。《妻诔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终不弊兮,岂弟君子,永能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