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zōng mì yǐng
成语简拼:ZZM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追蹤覓影
成语解释
顺着踪迹追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宝宝不会写成语“追踪觅影”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追踪觅影”几个大字。
(3)五里坨中学的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追踪觅影”。
(4)小嘉写不出成语“追踪觅影”的拼音。
(5)心语叔叔给涵妤和涵双介绍了“追踪觅影”的成语故事。
(6)去浮梁古县衙的路途中,荤阿姨给真真和他的同学讲了『追踪觅影』的故事。
(7)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气,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八回:『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追踪追踪:[zhuīzōng] 追索踪迹。追踪扫描。
追追:zhuī 1、<动>追赶;追击。《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2、<动>跟随。《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动>追索。《<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4、<动>追思;追念。《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动>弥补;挽回。《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追荐] 请僧道念经以超度死者。[追远] (1)把很久以前的事记录下来。(2)虔诚地祭祀先人,表示追念。
踪踪:zōng 1、<名>脚印;踪迹;踪影。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2、<动>追随;追寻。《新唐书·桓彦范传》:『安足继踪前烈。』。:『踪。』
觅觅:mì <形>寻找;寻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追追:《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陟隹切《集韵》《韵会》中葵切,□音□。《广韵》随也。《增韵》逮也。《玉篇》送也。《诗·周颂》薄言追之。〈注〉谓已发上道而追送之也。《前汉·韩信传》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又《说文》逐也。《周礼·秋官·士师》掌乡合,以比追胥之事。〈注〉追,追□也。《左传·庄十八年》追戎于济西。又《玉篇》及也,救也。《书·五子之歌》虽悔可追。〈注〉言虽欲攺悔,其可及乎。《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左传·襄九年》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注〉追书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属宋也。又凡上溯已往曰追。《诗·大雅》聿追来孝。《左传·成十三年》追念前勳。又遂非曰追非。《前汉·五行志》归狱不解,兹谓追非。〈注〉谓归过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又国名。《诗·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又《集韵》《韵会》《正韵》□都雷切,音堆。《玉篇》治玉名。《周礼·天官·追师注》追,治玉石之名。《诗·大雅》追琢其章。又毋追,冠名。《礼·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钟纽。《孟子》以追蠡。又《字汇补》旬为切。与随通。《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注〉追,古与随通。又叶驰伪切,音坠。《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考证:(《周礼·秋官·士师》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谨照原文卿改乡。(又母追,冠名。《礼·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注〉母追,读为牟堆。别作頧。)谨照原文两母字□改毋。冠改道。注以下改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与随通。《楚辞·九叹》背绳墨以追曲兮。)谨照原书九叹改离骚。
踪踪:《酉集中·足字部》《广韵》即容切《集韵》《韵会》将容切,□音从。《玉篇》迹也。《释名》从也。人形从之也。《前汉·扬雄传》蹑三皇之高踪。○按《说文》无踪字,古皆以纵为踪。详糸部纵字注。又《韵补》叶即王切,音匡。《陆云·陆府君诔》耽精遐奥,肆志篇章。仰咨遗训,思齐曩踪。
觅觅:《酉集上·见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狄切,铭入声。《广韵》求也。《魏志·管辂传》觅索余光。《晋书·武帝纪》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又《唐书·南蛮传》南诏以贝十六枚为一觅。又《宋史·真宗纪》祥符三年,以西凉府觅诺族瘴疫,赐药。《正字通》从爪从见。俗作覔。非。《字汇补》一作□□。《集韵》本作覛,亦书作□,或作眽,□非。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