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í fū bō suǐ
成语注音:ㄓㄨㄟ ㄈㄨ ㄅㄠ ㄙㄨㄟˇ
成语简拼:CFBS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椎膚剥髓
成语解释
形容残酷搜刮。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
近义词
椎肤剥体
成语示例
(1)有司奉行急于诏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明史·方良永传》
成语造句
(1)成语「椎肤剥髓」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椎肤剥髓”几个大字。
(3)小铛写不出成语“椎肤剥髓”,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4)小风不会写成语“椎肤剥髓”的最后一个字。
(5)小王庄中学的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椎肤剥髓”。
(6)永嘉哥哥给羡珩和娅钰讲解了“椎肤剥髓”的典故。
(7)有司奉行急于诏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见《明史·方良永传》。
成语出处
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椎椎:chuí 1、<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又] <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3、<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椎髻] 如椎形的发髻。[椎鲁] 鲁钝。[椎埋] 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 杀人劫财。[椎心泣血] 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孰知所诉。』
肤肤:fū 1、<名>皮肤。[又] 肤浅,浅薄。《东京赋》:『所谓末学肤受。』2、<名>较短的距离。古代以四指的宽度为肤,以一指的宽度为寸。《占国策·秦策三》:『齐人伐楚……肤寸之地无得。』3、<名>禽兽的肉。4、<名>切细的肉。5、<形>浮浅;浅薄。6、<形>大。《诗经·小雅·六月》:『薄伐俨狁,以奏肤公。』7、<形>美。《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睱。』[辨] 皮,革,肤。皮、革,均指兽皮,带毛为『皮』,去掉毛为『革』。肤,是人皮的专称。
剥剥:bō 1、<动>割裂。《左传·昭公十二年》:『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2、<动>削;剖开。《诗经·小雅·信南山》:『是剥是菹,献之皇祖。』3、<动>脱落。《庄子·人间世》:『实熟则剥,剥则辱。』4、<动>侵蚀。郦道元《水经注·榖水》:『文字剥缺,不复可识。』5、<动>掠夺;强制除去。6、<名>六十四卦之一。』bó 1、通『驳』。2、用小船分载转运货物。pū通『扑』,打;击。《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bāo去剥物的外皮。《周礼·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
椎椎:《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直追切《集韵》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前汉·周勃传》朴椎少文。又《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又《集韵》朱惟切,音隹。木名,似栗而小。
肤肤:《未集下·肉字部》《广韵》甫无切。与肤同。(肤)《广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正韵》方无切,□音跗。《说文》籀文作胪。《玉篇》皮也。《广韵》皮肤。《释名》肤,布也,布在表也。《诗·卫风》肤如凝脂。《易·噬嗑》六二噬肤。〈注〉肤者,柔脆之物也。又豕肉为肤。《仪礼·聘礼》肤鲜鱼鲜腊。〈注〉肤,豕肉也。又切肉为肤。《礼·内则》脯羹,兔醢,麋肤。〈注〉肤,切肉也。又《博雅》美也。《诗·豳风》公孙硕肤。〈传〉肤,美也。又《博雅》传也。〈又〉离也。〈又〉剥也。又大也。《诗·小雅》以奏肤公。〈传〉肤,大也。又《韵会》肤浅,喻在皮肤,不深也。又《正韵》四指为肤。《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肤寸而合。〈注〉侧手为肤。又肤受。《论语》肤受之愬。《书·盘庚》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传〉起信险伪肤受之言也。又地名。《前汉·郊祀志》凡四祠于肤施。〈注〉肤施,上郡之县也。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阳肤。又《集韵》凌如切,音胪。义同。又《韵补》叶音浮。《易林》范子妙材,戮辱伤肤。后相秦国,封为应侯。
剥剥:《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北角切,音驳。《说文》裂也。从刀,彔声。《玉篇》削也。《广韵》落也,割也,伤害也。《楚辞·九思》怫郁兮肝切剥。又《增韵》褫也,脱也。又卦名。《易·剥卦》剥也,柔变刚也。又《周礼·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注〉谓斫去次地之皮。又杀牲体解之名。《诗·小雅》或剥或亨。又《礼·檀弓》丧不剥奠也与。〈注〉剥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恶尘埃,故可无巾覆。又《集韵》普木切《正韵》普卜切,□音璞。力击也。《诗·豳风》八月剥枣。〈注〉击也。又音卜。《魏·刘桢·鲁都赋》毛羣陨殪,羽族歼剥。填崎塞畎,不可胜录。《集韵》或作□,亦作□。
髓髓:《亥集上·骨字部》《集韵》同□。《释名》髓,遗也,遗,〈氵匮〉也。《前汉·礼乐志》浃肌肤而臧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