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yuǎn shèn zhōng
成语注音:ㄓㄨㄟ ㄧㄨㄢˇ ㄕㄣˋ ㄓㄨㄙ
成语简拼:ZYS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追遠慎終
成语解释
犹言慎终追远。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旧的礼法
近义词
慎终追远、谨终追远、慎终思远
成语接龙
1、追远慎终→终而复始→始终若一→一倡百和→和衷共济→济世之才→才疏德薄→薄技在身→身后萧条→条三窝四→四角俱全→全身远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戈兴仁→仁义之师→师道尊严→严陈以待→待理不理→理之当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虐风饕→饕餮之徒→徒劳无功
2、追远慎终→终而复始→始终若一→一时之选→选贤与能→能写会算→算尽锱铢→铢称寸量→量力而行→行尸走骨→骨肉团圆→圆顶方趾→趾踵相接→接风洗尘→尘羹涂饭→饭糗茹草→草偃风从→从轻发落→落英缤纷→纷纷攘攘→攘外安内→内忧外患→患得患失→失时落势→势合形离
3、追远慎终→终南捷径→径情直行→行思坐想→想方设法→法不阿贵→贵远贱近→近交远攻→攻城野战→战战惶惶→惶恐不安→安土重迁→迁兰变鲍→鲍鱼之肆→肆言詈辱→辱门败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圆花好→好行小惠→惠风和畅→畅所欲言→言不逮意→意惹情牵→牵强附合
4、追远慎终→终军请缨→缨緌之徒→徒呼奈何→何郎傅粉→粉饰场面→面如冠玉→玉润珠圆→圆木警枕→枕籍经史
成语示例
(1)出家僧众,制无号哭,父母亡丧,诵念酬恩,追远慎终,实资冥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追远慎终”几个大字。
(2)憨憨不会写成语“追远慎终”的最后一个字。
(3)键鸾哥哥给书琴和怡云讲解了“追远慎终”的故事。
(4)可可写不出成语“追远慎终”,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5)三工镇中学的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追远慎终”。
(6)前往临洮县窑店中学的火车上,向晴大哥哥给彗娟和苑莹介绍了『追远慎终』的历史典故
(7)出家僧众,制无号哭,父母亡丧,诵念酬恩,追远慎终,实资冥福。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成语出处
《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追远追远:1、把很久以前的事记录下来。2、虔诚地祭祀先人,表示追念。《论语·学而》:『慎终追远。』《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诏述太后恩慈,特齐衰三月,以申追远。』
追追:zhuī 1、<动>追赶;追击。《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2、<动>跟随。《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动>追索。《<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4、<动>追思;追念。《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动>弥补;挽回。《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追荐] 请僧道念经以超度死者。[追远] (1)把很久以前的事记录下来。(2)虔诚地祭祀先人,表示追念。
远远:yuǎn 1、<形>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名>远方;远方的国家或人民。《殽之战》:『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3、<动>疏远。《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4、<动>远离。《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形>时间长、久。《登泰山记》:『其远古刻尽漫失。』6、<形>长远;深远。《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7、<动>远播。《爱莲说》:『香远益清。』8、<副>差距大。《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布] 远扬。[远人] (1)关系疏远的人。(2)远方的人。
慎慎:shèn 1、<形>谨慎;慎重。《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副>表示告诫,用在否定句,意思是『千万』、『一定』。《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慎独] 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终终:zhōng 1、<动>终了;结束。《陈情表》:『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动>坚持到底。《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3、<动>死。《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4、<副>自始至终。《唐雎不辱使命》:『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5、<副>终究;终归。《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6、<形>全;整。《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终古] (1)永远。(2)自古以来。
追追:《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陟隹切《集韵》《韵会》中葵切,□音□。《广韵》随也。《增韵》逮也。《玉篇》送也。《诗·周颂》薄言追之。〈注〉谓已发上道而追送之也。《前汉·韩信传》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又《说文》逐也。《周礼·秋官·士师》掌乡合,以比追胥之事。〈注〉追,追□也。《左传·庄十八年》追戎于济西。又《玉篇》及也,救也。《书·五子之歌》虽悔可追。〈注〉言虽欲攺悔,其可及乎。《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左传·襄九年》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注〉追书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属宋也。又凡上溯已往曰追。《诗·大雅》聿追来孝。《左传·成十三年》追念前勳。又遂非曰追非。《前汉·五行志》归狱不解,兹谓追非。〈注〉谓归过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又国名。《诗·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又《集韵》《韵会》《正韵》□都雷切,音堆。《玉篇》治玉名。《周礼·天官·追师注》追,治玉石之名。《诗·大雅》追琢其章。又毋追,冠名。《礼·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钟纽。《孟子》以追蠡。又《字汇补》旬为切。与随通。《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注〉追,古与随通。又叶驰伪切,音坠。《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考证:(《周礼·秋官·士师》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谨照原文卿改乡。(又母追,冠名。《礼·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注〉母追,读为牟堆。别作頧。)谨照原文两母字□改毋。冠改道。注以下改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与随通。《楚辞·九叹》背绳墨以追曲兮。)谨照原书九叹改离骚。
远远:《酉集下·辵字部》《广韵》云阮切《集韵》《韵会》雨阮切,□爰上声。《说文》辽也。《广韵》遥远也。《正韵》指远近定体也。又《广韵》《集韵》《韵会》于愿切《正韵》于怨切,□爰去声。《正韵》远之也。远近之远上声,如《诗》其人则远之类。远离之远去声,如《论语》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又叶于员切,音渊。《诗·小雅》尔之远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慎慎:《卯集上·心字部》眘□昚《唐韵》《集韵》《正韵》□时刃切,蜃去声。《说文》谨也。《书·益稷》慎乃在位。《正义》当谨慎汝所在之位也。又诚也。《诗·小雅》慎尔言也。〈又〉慎尔优游。〈笺〉皆曰诚也。又《尔雅·释诂》静也。〈疏〉慎者,谨静也。又《尔雅·释诂》思也。〈疏〉《方言》云:秦晋曰慎。凡思之貌皆曰慎。又禁戒词。《史记·吴王濞传》上谓濞曰:慎无反。又司慎,天神名。《左传·襄十一年》司慎,司盟。〈注〉二司,天神名。又姓,韩大夫慎到。又公慎,复姓。又《集韵》之刃切,音震。《前汉·地理志》汝南郡慎阳。《如淳曰》音震。《阚駰曰》本作滇。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以水为心。又《集韵》丞真切,音辰。《周礼·夏官·大司马注》兽五岁为慎。《六书精薀》人心有假者,修之於昭昭,肆之於冥冥,惟慎为真心。《徐锴曰》真心为慎,不卤莽也。
终终:《未集中·糸字部》夊《广韵》职戎切《集韵》《韵会》之戎切,□音螽。《说文》絿丝也。又《玉篇》极也,穷也。《集韵》一曰尽也。《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书·仲虺之诰》慎厥终,惟其始。《诗·大雅》高朗令终。又《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左传·文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疏〉归其余,分置于终末。言於终末乃置闰也。又《左传·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又《尔雅·释天》月在壬曰终。又《前汉·□法志》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终葵氏。《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终黎氏。《前汉·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又《韵补》叶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终叶成。又《韵补》叶诸良切。《陈琳·迷迭香赋》竭欢庆於夙夜兮,虽幽翳而弥彰。事罔隆而不杀兮,亦无始而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