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yún zhú diàn
成语注音:ㄓㄨㄟ ㄧㄨㄣˊ ㄓㄨˊ ㄉㄧㄢˋ
成语简拼:ZYZ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追雲逐電
成语解释
极言迅疾。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追风逐电
成语接龙
追云逐电→电光朝露→露红烟紫→紫绶金章→章台杨柳→柳户花门→门可罗雀→雀小脏全→全知全能→能谋善断→断珪缺璧→璧合珠连→连枝带叶→叶散冰离→离鸾别鹄→鹄形菜色→色色俱全→全盘托出→出乖露丑→丑类恶物→物极将返→返来复去→去本趋末→末如之何→何罪之有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追云逐电”几个大字。
(2)黎黎写不出成语“追云逐电”,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3)木材学校的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追云逐电”。
(4)秋阳姐姐给晞蕾和巧秀讲述了“追云逐电”的成语故事。
(5)我想有一匹追云逐电的马
(6)小濛不会写成语“追云逐电”的最后一个字。
(7)在去往香格里拉县第四中学的面包车上,旭钊哥哥给艳丹和玺筱讲解了『追云逐电』的故事。
成语出处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追追:zhuī 1、<动>追赶;追击。《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2、<动>跟随。《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动>追索。《<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4、<动>追思;追念。《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动>弥补;挽回。《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追荐] 请僧道念经以超度死者。[追远] (1)把很久以前的事记录下来。(2)虔诚地祭祀先人,表示追念。
云云:yún 1、<动>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动>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逐逐:zhú 1、<动>追赶;追击。《曹刿论战》:『遂逐齐师。』《五人墓碑记》:『吴之战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2、<动>跟随。《汉书·匈奴传》:『逐水草移徙。』《芙蕖》:『纳凉而凉逐之生。』3、<动>追求。《原君》:『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4、<动>竟争。《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气力。』5、<动>驱逐。《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逐队] 随众而行。[逐客] (1)被驱逐的人。(2)被朝廷贬谪的人。[逐鹿] 争夺天下。
电电:diàn(1)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如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2)触电:电门可能有毛病了,我一开灯,电了我一下。(3)电报:急电;通电致贺。(4)打电报:电贺;即电上级请示。
追追:《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陟隹切《集韵》《韵会》中葵切,□音□。《广韵》随也。《增韵》逮也。《玉篇》送也。《诗·周颂》薄言追之。〈注〉谓已发上道而追送之也。《前汉·韩信传》公无所追。追,信诈也。又《说文》逐也。《周礼·秋官·士师》掌乡合,以比追胥之事。〈注〉追,追□也。《左传·庄十八年》追戎于济西。又《玉篇》及也,救也。《书·五子之歌》虽悔可追。〈注〉言虽欲攺悔,其可及乎。《论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左传·襄九年》围宋彭城,非宋地,追书也。〈注〉追书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属宋也。又凡上溯已往曰追。《诗·大雅》聿追来孝。《左传·成十三年》追念前勳。又遂非曰追非。《前汉·五行志》归狱不解,兹谓追非。〈注〉谓归过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又国名。《诗·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又《集韵》《韵会》《正韵》□都雷切,音堆。《玉篇》治玉名。《周礼·天官·追师注》追,治玉石之名。《诗·大雅》追琢其章。又毋追,冠名。《礼·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钟纽。《孟子》以追蠡。又《字汇补》旬为切。与随通。《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注〉追,古与随通。又叶驰伪切,音坠。《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考证:(《周礼·秋官·士师》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谨照原文卿改乡。(又母追,冠名。《礼·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注〉母追,读为牟堆。别作頧。)谨照原文两母字□改毋。冠改道。注以下改释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与随通。《楚辞·九叹》背绳墨以追曲兮。)谨照原书九叹改离骚。
云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逐逐:《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直六切《集韵》《韵会》仲六切,□音轴。《说文》追也。《左传·隐九年》祝□逐之。又《隐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广韵》驱也。《正韵》斥也,放也。《史记·李斯传》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又《管仲传》三仕三见逐。又《玉篇》竞也。《左传·昭元年》自无令王诸侯逐进。《后汉·赵壹传》捷慑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韵》逐逐,笃实也。又驰貌。《易·颐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汉·宣帝纪》迎日逐,破车师。又《集韵》《韵会》□亭正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苏林》音迪。又《字汇补》同门切。与豚同。《山海经》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又《集韵》直佑切,音胄。奔也。《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考证:(《左传·昭元年》自无令诸侯逐进。)谨照原文令下增王字。
电电:《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殿。《说文》阴阳激燿。从雨从申。《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真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易·噬嗑》雷电合而章。〈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诗·小雅》□震电。《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始电。〈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疏〉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淮南子·原道训》电以为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