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í xiōng diē zú
成语注音: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ㄧㄝ ㄗㄨˊ
成语简拼:CXD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椎胷跌足
成语解释
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
近义词
椎胸顿足、椎膺顿足、椎心顿足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椎胸跌足”几个大字。
(2)华华写不出成语“椎胸跌足”,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3)小多不会写成语“椎胸跌足”的最后一个字。
(4)英哲哥哥给无双和玥颍讲了“椎胸跌足”的典故。
(5)玉峰实学校的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椎胸跌足”。
成语出处
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扌蚩扌蚩扌蚩)扯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跌足跌足:[diēzú] 跺脚,用脚底或用脚向下用力地击或跺脚,常在悲痛、伤心、绝望时。孔明跌足长叹曰:『大势去矣,此吾之过也!』――《三国演义》。
椎椎:chuí 1、<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又] <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3、<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椎髻] 如椎形的发髻。[椎鲁] 鲁钝。[椎埋] 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 杀人劫财。[椎心泣血] 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孰知所诉。』
胸胸:xiōng(1)躯干的一部分,在颈和腹之间。(2)指心里(跟思想、见识、气量等有关)。如:心胸;胸襟;胸有成竹。
跌跌:diē 1、<动>失足跌倒;摔倒。常用来比喻挫折。晁错《言兵事疏》:『跌而不振。』2、错误。《荀子·王霸》:『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走错半步就可经觉察到将会差误千里。跬:半步。)3、<名>脚掌。傅毅《舞赋》:『跗蹋摩跌。』4、<形>放纵不拘。《三国志·蜀书·简雍传》:『性简傲跌宕。』
足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椎椎:《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直追切《集韵》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前汉·周勃传》朴椎少文。又《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又《集韵》朱惟切,音隹。木名,似栗而小。
胸胸:《未集下·肉字部》《正字通》同胷。
跌跌:《酉集中·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正韵》杜结切,□音耋。《说文》踢也。一曰越也。《公羊传·庄二十五年》肆者何,跌也。〈注〉跌,过度。又《扬子·方言》跌,蹷也。《玉篇》仆也。《前汉·鼂错传》跌而不振。〈注〉师古曰:跌足,失据也。又《后汉·律历志》无有差跌。又《后汉·孔融传》跌荡放言。〈注〉无仪捡也。又《淮南子·修务训》夫墨子跌蹏,而趍千里。〈注〉跌,疾行也。又《集韵》陁没切,音突。《类篇》足伤也。
足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