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xīn qì xiě
成语注音:ㄔㄨㄟˊ ㄒㄧㄣ ㄑㄧˋ ㄒㄩㄝˋ成语正音椎,不能读作『zhuī』。
成语简拼:ZXQX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椎心泣血成语辨形椎,不能写作『推』。
成语英文:in deep sorrow
成语解释
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释义
自捶胸脯,眼中哭出血来。形容哀痛到了极点。语出汉·李陵〈答苏武书〉。
[成语辨析]
[辨]椎,音ㄓㄨㄟ。用手捶打、敲击,不是用锥子刺,所以使用此成语时,不可写作『锥』。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哀痛到了极点。[类]用在『悲痛哀伤』的表述上。[例](1)他椎心泣血地控诉着战争所带来的不幸遭遇。(2)在祭扫亲人坟墓时,他不觉椎心泣血,哀痛逾恒。(3)小美最亲近的奶奶病逝,让她椎心泣血,难过不已。(4)听到老王那段椎心泣血的遭遇,每个人都为之动容。(5)看到妻子躺在病床上的痛苦模样,让他不禁椎心泣血。(6)午夜梦回,想起过去的种种,他不由得感到椎心泣血,悲痛至极。(7)当电视台播出灾难现场死者家属椎心泣血、痛哭失声的样子,令人看了为之鼻酸。二、作谓语、定语;形容悲恸到极点。
近义词
拊心泣血、叩心泣血、心如刀割、肝心若裂、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稽颡泣血、痛心入骨、椎心呕血、椎心饮泣、痛心疾首
反义词
手舞足蹈、笑逐颜开、喜不自胜、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欢欣鼓舞、眉开眼笑
关联成语
拊心泣血、叩心泣血
成语示例
(1)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毁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五·景贤·乡贤一》:『景辉椎心泣血,丧葬尽礼,事母以孝闻。』
(3)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源)
(4)唐·李商隐〈祭裴氏姨文〉:『不幸不佑,天实为之;椎心泣血,孰知所诉!』
(5)当电视台播出灾难现场死者家属椎心泣血、痛哭失声的样子,令人看了为之鼻酸。
(6)午夜梦回,想起过去的种种,他不由得感到椎心泣血,悲痛至极。
(7)看到妻子躺在病床上的痛苦模样,让他不禁椎心泣血。
(8)小美最亲近的奶奶病逝,让她椎心泣血,难过不已。
(9)听到老王那段椎心泣血的遭遇,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10)在祭扫亲人坟墓时,他不觉椎心泣血,哀痛逾恒。
(11)他椎心泣血地控诉着战争所带来的不幸遭遇。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椎心泣血”几个大字。
(2)成语椎心泣血和心情有关。
(3)和美大哥哥给语潼和焉蛰讲解了“椎心泣血”的典故。
(4)晶晶不会写成语“椎心泣血”的最后一个字。
(5)略钢子校的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椎心泣血”。
(6)小辉写不出成语“椎心泣血”的拼音。
(7)也是一个让无数英雄椎心泣血、扼腕长叹的时代。
(8)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毁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
(9)队长一阵捶胸顿足椎心泣血,刘主任大动肝火,把佟队副揪来是一顿狗血喷头的臭骂。
成语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成语典源
汉·李陵〈答苏武书〉(据《文选·卷四一·书上》引)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於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区区:自称的谦词。(2)切慕:十分爱慕。指爱慕范蠡、曹沬为君雪耻之事。(3)何图:何曾预料。(4)陵:李陵(?~西元前74),字少人,李广孙。武帝时,任骑都尉。天汉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战匈奴十余万人,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诛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余年後去世。
成语典故
『椎心』是用手捶胸,『泣血』则是哭得极其悲痛,眼中几乎要流出血来。一个人用手捶胸地哭泣着,心中自然有无限的悲伤,在所引典源中,『椎心泣血』就是李陵用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李陵战败而降匈奴,非为偷生,忍辱冀求日後复仇。无奈武帝不察,怒杀其母与妻,李陵悲愤之余,致书苏武,说︰『我何曾预料到复仇之志未酬,而怨恨已成;计谋还未实现,我的亲人已经遭到刑罚而死,这种无奈与痛苦,就是我仰天捶胸泣血的原因啊!』後来『椎心泣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哀痛到了极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泣血泣血:泪尽断之以血,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椎椎:chuí 1、<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又] <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3、<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椎髻] 如椎形的发髻。[椎鲁] 鲁钝。[椎埋] 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 杀人劫财。[椎心泣血] 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孰知所诉。』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泣泣:qì 1、<动>(无声或小声)哭泣。《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又] <动使动>使……哭泣。《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又] <动为动>为……而哭泣。《病梅馆记》:『既泣之三日。』2、<名>眼泪。《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泣麟] 哀叹世衰道穷。[泣血] 泪尽断之以血,形容极度悲伤。[泣罪] 哀怜罪人。
血血:一、xiě<口>义同『血』(xuè)。如: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二、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4)指月经。
椎椎:《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直追切《集韵》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前汉·周勃传》朴椎少文。又《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又《集韵》朱惟切,音隹。木名,似栗而小。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泣泣:《巳集上·水字部》《广韵》去急切《集韵》《韵会》《正韵》乞及切,□音湇。《说文》无声出涕也。《徐铉曰》泣,哭之细也。《礼·檀弓》泣血三年。又《集韵》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又与涩通。血凝不消也。《素问》寒气容于背兪之脉,则血脉泣。
血血:《申集下·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呼决切,音泬。《类篇》祭所荐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释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礼·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又《大戴礼》血者犹血。〈注〉血,忧色也。又《山海经》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又《诗·郑风·茹藘疏》陆玑云:茹藘,一名地血。又《韵补》胡桂切,叶音惠。《刘向·九叹》晋申生之离谗兮,荆和氏之泣血,吴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又《毛诗古音考》音綌,鼠思泣血,无言不疾。《宋玉·高唐赋》弭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