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í niú xiǎng shì
成语简拼:CNX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椎牛饗士
成语解释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犒劳官兵
成语示例
(1)如今西凉平定,军中旧例,合该椎牛飨士,做出庆赏的筵席。●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成语造句
(1)成语「椎牛飨士」是一个连动式成语。
(2)宏亮叔叔给柯潼和霏瑜讲述了“椎牛飨士”的成语故事。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椎牛飨士”几个大字。
(4)铭铭不会写成语“椎牛飨士”的最后一个字。
(5)莆田秋芦中学的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椎牛飨士”。
(6)小昊写不出成语“椎牛飨士”的拼音。
(7)如今西凉平定,军中旧例,合该椎牛飨士,做出庆赏的筵席。见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成语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椎椎:chuí 1、<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又] <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3、<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椎髻] 如椎形的发髻。[椎鲁] 鲁钝。[椎埋] 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 杀人劫财。[椎心泣血] 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孰知所诉。』
牛牛:niú(1)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几种。(2)比喻固执或骄傲:牛气;牛脾气。(3)二十八宿之一。(4)姓。
飨飨:xiǎng 1、<动>供奉祭品。《诗经·楚茨》:『神保是飨。』2、<动>用酒食款待。《鸿门宴》:『旦日飨士卒。』3、<动>通『享』。享有;享受。《柳毅传》:『飨德怀恩,辞不悉心。』
士士:shì 1、<名>男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力士。』2、<名>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最低层。《国语·晋语》:『大夫食邑,士食田。』3、<名>泛指一般官吏。《<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4、<名>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行的确。《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名>读书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名>战士;士兵。《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7、<名>执法官;狱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夷吾于士。』[士大夫] (1)士和大夫。(2)特指有声望、有地位的读书人。[士林] 知识界。
椎椎:《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直追切《集韵》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前汉·周勃传》朴椎少文。又《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又《集韵》朱惟切,音隹。木名,似栗而小。
牛牛:《巳集下·牛字部》《唐韵》语求切《集韵》鱼尤切《韵会》疑尤切,□□平声。《说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注〉徐锴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黄帝服牛乗[音chéng]马。《易·无妄》或系之牛。又《说卦》坤为子母牛。《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毕送寒气也。又树化牛。《玄中记》千年树精,化为青牛。始皇伐大树,有青牛跃出入水。又官名。《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又牵牛,宿名。《尔雅·释天》星纪,斗牵牛也。〈注〉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谓之星纪。又天牛,虫名。一曰天水牛。《尔雅·释虫》蠰啮桑注似天牛。又紫金牛,药名。见《本草纲目》。又姓。《广韵》微子裔,司□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风俗通》汉有牛崇。又人名。《史记·虞舜纪》瞽瞍父曰桥牛。又叶音疑。《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考证:(天牛,虫名。《尔雅·释虫壤啮桑注》似天牛。)谨照原文壤改蠰。(又叶音奚。《诗·小雅》我任我辇,我车我牛。叶下哉。哉读将黎反。)谨按牛与奚不同母,牛字不得叶音奚。谨照字母叶音奚改叶音疑。
飨飨:《戌集下·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两切,音享。《玉篇》设盛礼以饭賔也。《说文》乡人饮酒也。《诗·小雅》一朝飨之。〈笺〉大饮賔曰飨。《周礼·秋官·掌客》三飨,三食,三燕。又《礼·郊特牲》大飨尚腶修而已矣。〈注〉此大飨飨诸侯也。又《仪礼·士昏礼》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注〉以酒食劳人曰飨。又《公羊传·庄四年》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注〉牛酒曰犒,加羹饭曰飨。又祭名。《礼·礼器》大飨其王事欤。〈注〉祫祭也。又《书·顾命》王三祭,上宗曰飨。〈注〉宗伯曰飨者,传神命以飨告也。《诗·周颂》伊嘏文王,既右飨之。〈笺〉文王既右而飨之,言受而福之。又通作享。《左传·成十二年》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注〉享,同飨。宴,同燕。又与响通。《前汉·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飨昭。又《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香。《集韵》祭而神歆之也。《前汉·郊祀歌》辟流离,抑不祥。賔百寮,山河飨。〈注〉师古曰:合韵音乡。又《安世房中歌》嘉荐芳矣,告灵飨矣。告灵既飨,德音孔臧。又叶荒降切,与向通。《黄香·九宫赋》狼弧彀弓而外飨。〈注〉飨,宜读作向。考证:(《礼·郊特牲》大飨尚腶修而已矣。〈注〉此大飨之诸侯也。)谨照原文修改修之。诸侯改飨诸侯。(《仪礼·士昏礼》舅始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谨照原文舅始改舅姑。(《前汉·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飨。)谨按郊祀歌本作五音六律依韦飨昭。今照原文依下增韦字,飨下增昭字。
士士:《丑集中·士字部》《广韵》《集韵》《韵会》□鉏里切,音仕。四民士为首。《诗·大雅》誉髦斯士。《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又官总名。《书·立政》庶常吉士。《礼·王制》天子之元士,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又《孔安国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书·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传·僖二十八年》士荣为大士。又汉制,尝爵为公侯夺免者,曰公士。又《前汉·邹阳传》武力鼎士。〈注〉能举鼎者。又《前汉·李寻传》拔擢天士。〈注〉能知天道者。又《后汉·李业传》王莽以业为酒士。〈注〉时官酤酒,故置酒士。又侍从之士。《通监》唐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时谓之登瀛州。又士卒。《左传·丘甲注》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家语》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围之。又男子通称。《诗·周颂》有依其士。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诗·大雅》厘我女士。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经。〈注〉士,事也。经,常也。又《梵书》释子勤佛行者曰德士,无上士。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韩愈诗》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又《山海经》大荒西有国,名淑士。又士乡。《后汉·郑□传》昔齐置士乡。〈注〉管仲相桓公,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又县名,勇士县,属天水郡,见《后汉·西羌传》。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后,为士氏,见《统谱》。又复姓,汉士孙瑞,扶风人。又与事通。《书·洛诰》见士于周。〈注〉悉来赴役也。《诗·豳风》勿士衔枚。〈注〉自今可勿为行□衔枚之事。又叶主矩切,音雨。《诗·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集韵》本作□。又与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