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lè hǎi kū
成语注音:ㄕㄧˊ ㄌㄜˋ ㄏㄞˇ ㄎㄨ
成语简拼:SLHK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石泐海枯
成语解释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海枯石烂
成语接龙
1、石泐海枯→枯本竭源→源源本本→本末源流→流芳后世→世异时移→移山拔海→海阔天高→高义薄云→云次鳞集→集思广议→议论风生→生功止过→过街老鼠→鼠窜蜂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犬升天→天地不容→容膝之地→地覆天翻→翻箱倒箧→箧书潜递→递胜递负→负义忘恩
2、石泐海枯→枯本竭源→源源而来→来龙去脉→脉脉含情→情至意尽→尽忠竭力→力学笃行→行不从径→径情直遂→遂心快意→意兴索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头蛇尾→尾生抱柱→柱石之坚→坚韧不拔→拔犀擢象→象箸玉杯→杯蛇鬼车→车击舟连→连更彻夜→夜长梦短→短叹长吁
3、石泐海枯→枯本竭源→源远流长→长生不死→死乞白赖→赖有此耳→耳聪目明→明珠投暗→暗中摸索→索隐行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口无凭→凭轼结辙→辙乱旂靡→靡然向风→风靡一世→世道人心→心粗胆大→大人先生→生死关头→头上著头→头没杯案→案兵束甲→甲冠天下
4、石泐海枯→枯骨生肉→肉飞眉舞→舞笔弄文→文通残锦→锦囊妙计→计功受赏→赏罚分审→审时度势→势倾朝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交→交能易作→作如是观→观者如市→市井小人→人事不醒→醒聩震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而远之→之死靡二→二竖为虐
5、石泐海枯→枯骨生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打风吹→吹弹歌舞→舞弊营私→私心自用→用其所长→长驱深入→入境问禁→禁舍开塞→塞上江南→南征北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二→二三君子→子曰诗云→云净天空→空心架子→子为父隐→隐名埋姓→姓甚名谁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石泐海枯”几个大字。
(2)朗朗不会写成语“石泐海枯”的最后一个字。
(3)乐乐写不出成语“石泐海枯”,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4)武胜县乐善学校的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石泐海枯”。
(5)以翔大哥哥给鑫玮和姿利讲了“石泐海枯”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石石:shí 1、<名>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名>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名>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4、<名>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5、<量>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肠] 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 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泐泐:lè<书>(1)石头裂开。(2)书写:手泐。(3)同『勒2』。
海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枯枯:kū 1、<动>枯萎;蔫。《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2、<形>干枯;干燥。《赤壁之战》:『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3、<动>干涸;枯竭。《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4、<形>憔悴;枯瘦。《荀子·修身》:『劳倦而容貌不枯。』
石石:《午集下·石字部》《唐韵》《集韵》《正韵》常只切《韵会》常亦切,□音硕。《增韵》山骨也。《释名》山体曰石。《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小石。《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春秋·说题词》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补阳,故山含石。又乐器,八音之一。《书·益稷》击石拊石。〈注〉石,磬也。又乐声不发扬亦曰石。《周礼·春官·典同》厚声石。〈注〉钟太厚则如石,叩之无声。又坚也。《前汉·扬雄传》石画之臣。《师古注》言坚固如石。亦作硕。又星亦称石。《左传·僖十六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汉·食货志》夫治田百畮,岁收畮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又官禄秩数称石。《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以下递减至百石。又粗布皮革之数亦称为石。《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又水亦称石。《水经注》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又酒亦称石。《史记·滑稽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又衡名。百二十斤为石。《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注〉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月令》仲春钧衡石。《前汉·律正志》石者,大也,权之大者。又州名。《广韵》秦伐赵取离石,周因邑以名州。又姓。《左传》卫大夫石碏。又复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又叶常义切,音嗜。《宋玉·高唐赋》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又《招魂》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砾石些。又叶七各切,音错。《郭璞·尔雅赞》鳆似蛤,有鳞无殻。一面附石,细孔亲亲,或七或八。
泐泐:《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卢则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德切,□音勒。《说文》水石之理也。《徐锴曰》言石因其脉理而解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以泐。又《广韵》凝合也。又潭名。《唐·裴休题泐潭诗》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又《集韵》六直切,音力。义同。或作氻□。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而泐。)谨照原文而泐改以泐。
海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枯枯:《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苦胡切《集韵》《韵会》《正韵》空胡切,□音刳。《说文》槀木也。《史记·诸侯表》摧枯朽者易为力。又《周礼·天官·郑注》童枯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山泽无水为枯。又《集韵》后五切,音户。竹名。通作楛。详楛字注。又叶苦禾切,音科。《黄庭经》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