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sāi xìng liǎn
成语简拼:TSX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桃腮杏臉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同『杏脸桃腮』。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近义词
杏脸桃腮
成语示例
(1)当下揽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经去垢,露出庐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脸,妖艳绝伦。▼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八十一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桃腮杏脸”几个大字。
(2)光荣大哥哥给小嫒和媛缔讲了“桃腮杏脸”的典故。
(3)苗苗写不出成语“桃腮杏脸”的拼音。
(4)小铭不会写成语“桃腮杏脸”的最后一个字。
(5)修武县实验中学的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腮杏脸”。
(6)只见蛾眉曼?、皓齿星眸、曲眉丰颊、桃腮杏脸。
(7)桃腮杏脸,樱桃小口,婀娜多姿,丰姿绰约,娉婷袅娜。
(8)在前往登山古径的高铁上,昝姐姐给盈盈和蓓蓓讲了『桃腮杏脸』的典故。
(9)曹丕不由得动了心,他揽袖近前,替她拂拭泪痕,真是桃腮杏脸,美艳绝伦,有一种说不清的气息。
成语出处
宋·吕胜己《蝶恋花》词:『到得故园春正好。桃腮杏脸迎门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杏杏:xìng(1)杏树,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2)(杏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脸脸:liǎn 1、<名>面颊的上部。《柳毅传》:『然而蛾脸不舒。』2、<名>指整个面部。《明湖居听书》:『长长鸭蛋脸儿。』3、<名>面子;颜面。《红楼梦》:『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腮腮:《未集下·肉字部》《字汇》俗顋字。
杏杏:《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何梗切《集韵》《韵会》下梗切,□音荇。《说文》果名。《格物丛话》杏实,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与肉自相离。《卢谌·祭法》夏祀用杏。《管子·地员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文献通考》杏多实不虫,来年秋禾善。又《周礼·司爟注》夏取枣杏之火。又《左思·吴都赋·李善注》平仲果,其实如银。一名银杏。又北杏,地名。《春秋·庄十三年》齐侯会於北杏。又《神仙传》庐山有杏林,董奉故里。考证:(《礼·祭法》夏祠用杏。)谨按礼祭法无此语。太平御览引卢谌祭法曰夏祠用杏。谨将礼字改为卢谌。祠字改为祀字。
脸脸:《未集下·肉字部》《集韵》《韵会》□居奄切,音检。《集韵》颊也。《韵会》目下颊上也。又《广韵》七廉切《集韵》千廉切,□音韱。《广韵》□也。《齐民要术》羹臛法,有脸□羹。又《博雅》脸,□也。《释文》脸,七潜切。又《广韵》力减切《集韵》两减切,□音溓。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