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逆除暴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ǎo nì chú bào成语简拼:TNC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討逆除暴
成语解释
征伐和消除背叛的残暴势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成语「讨逆除暴」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浒谓哥哥给莉讫和弋楠介绍了“讨逆除暴”的成语典故。
(3)贾庄乡贾庄中学的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讨逆除暴”。
(4)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讨逆除暴”几个大字。
(5)麦子不会写成语“讨逆除暴”的最后一个字。
(6)小胡写不出成语“讨逆除暴”的拼音。
成语出处
《晋书·张轨传》:『立秋,万物将成,杀气之始,其于王事,杖麾誓众,衅鼓礼神,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讨讨:tǎo 1、<动>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2、<动>讨伐;征伐。《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3、<动>惩治;处罚。《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4、<动>探讨;探求。《谭嗣同》:『讨论天下事。』5、<动>谋取;索取。《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6、<动>请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7、<动>招惹;引起。《水浒传》:『没有讨别人疑心做甚么?』8、<动>娶。《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讨伐] 兴师问罪;出兵征伐。[讨论] 探讨评论。
逆逆:nì 1、<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又] 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2、<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3、<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逆计] (1)谋反。(2)预测。[逆鳞]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逆旅] 客舍;旅舍。[逆诈]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除除:chú 1、<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2、<动>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3、<动>扣除。《[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4、<动>逝去,过去。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动>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6、<介>除了,除非。《祭妹文》:『除吾死外,当无见期。』《陈州粜米》:『,则除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7、<动>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除拜] 授官。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除道] 修治道路。[除宫] 1.清除宫殿。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2.比喻宫廷易主。《后汉书·天文志上》:『是时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除之象也。』。[除身] 授官的文凭,犹今之委任状。《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除,以延之兼侍中』。[除月] 十二月又称除月。
暴暴:bào 1、<形>又猛又急;突然。《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暴益,荆人弗知。』2、<形>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3、<动>欺凌;损害。《周处》:『并皆暴犯百姓。』4、<形>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pù 1、<动>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暴,不复挺者。』2、<动>暴露。《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讨讨:《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他皓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皓切,□叨上声。《说文》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辞伐罪,故从言。会意。《书·臯陶谟》天讨有罪。〈疏〉讨治有罪,使之绝恶。《左传·宣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注〉讨,治也。又《广韵》诛也。《类篇》杀也。《正韵》诃也。又除也。《公羊传·隐四年》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注〉讨者,除也。又《玉篇》去也。《礼·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顺而讨也。〈疏〉顺序而稍去之也。又《类篇》求也。《□韵》探也。《正韵》寻也。《论语》世叔讨论之。〈注〉讨,寻究也。《后汉·王充传》讨摘物情。《三国志·袁绍与公孙瓒书》寻讨祸源。又亲也。《诗·秦风》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讨,亲也。画亲羽之文于伐。又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贞元末,置招讨使。《金史·百官志》招讨司使招怀降附,征讨携离。又叶他口切,偸上声。《焦氏·易林》三丝绾弩,无益于辅。城弱不守,郭君受讨。
逆逆:《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宜戟切《集韵》《韵会》仡戟切,□凝入声。《增韵》迕也,拂也,不顺也。《释名》逆,遌也。不从其理,则逆遌不顺也。《书·大禹谟》从逆凶。〈注〉言悖善从恶也。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又《广韵》乱也。《礼·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前汉·武帝纪》大逆不道。又《说文》迎也。《周礼·春官·中春》龡豳诗以逆暑。《书·吕□》尔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又《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论语》不逆诈。《易·说卦》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奏事上书曰逆。《周礼·天官》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夏官·太仆》掌诸侯之复逆。〈注〉复,谓奏事。逆,谓自下而上曰逆。又受也。《仪礼·聘礼》衆[音zhòng]介皆逆命不辞。〈注〉逆犹受也。《周礼·天官·司书》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钩考之。又河名。《书·禹贡》同为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为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又曲逆,地名。《史记·□平传》封平为曲逆侯。又叶宜脚切,音虐。《诗·鲁颂》孔淑不逆,淮夷卒获。获叶音霍。
除除:《戌集中·阜字部》《唐韵》直鱼切《集韵》《韵会》□如切《正韵》长鱼切,□音储。《说文》殿陛也。《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又《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注〉除谓门屛之间。又《玉篇》去也。《书·泰誓》除恶务本。《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又算法有乗[音chéng]除。《前汉·律正志》法除之。又治也。《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注〉除者,治也。《礼·曲礼》驰道不除。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注〉治道路场坛。《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於除。〈注〉除地为坛,盟会处。又《玉篇》开也。《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前汉·高五王传》作清宫。又拜官曰除。《史记·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注〉先除,用也。《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为半臂。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又易也。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俗云除夕。《孟浩然诗》青阳逼岁除。又除道,汉县名。《前汉·地理志》北地郡除道县。又《集韵》羊诸切,音余。《诗·小雅》日月方除。〈笺〉四月为除。〈疏〉尔雅,除作余。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又《集韵》《类篇》□商居切,音书。《集韵》或省作余。义同。又《广韵》《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箸。《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传〉除,去也。又《小雅》风雨攸除,鸟□攸去,君子攸芋。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传〉除,开也。又叶鱼羁切,音宜。《越采葛妇歌》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暴暴:《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曦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又《诗·郑风》□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音chéng]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书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又《后汉·窦融传》皆近事暴着。〈注〉暴,露也。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又白各切,音泊。又备沃切,音雹。义□同。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又□或作暴,坟起也。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