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qíng shì xìng
成语注音:ㄊㄠˊ ㄑㄧㄥˊ ㄕㄧˋ ㄒㄧㄥˋ
成语简拼:TQS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陶情適性
成语解释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使心情愉快
近义词
怡情冶性
成语接龙
1、陶情适性→性命关天→天之僇民→民不堪命→命词遣意→意乱心忙→忙中有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伤丑害→害羣之马→马鹿异形→形孤影寡→寡不敌众→众人国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渴交攻→攻苦茹酸→酸文假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靡不振→振领提纲→纲挈目张
2、陶情适性→性命交关→关山迢递→递兴递废→废文任武→武断乡曲→曲眉丰颊→颊上添毫→毫分缕析→析缕分条→条贯部分→分贫振穷→穷极要妙→妙语连珠→珠窗网户→户曹参军→军令如山→山穷水断→断鹤继凫→凫趋雀跃→跃然纸上→上智下愚→愚夫惷妇→妇人孺子→子曰诗云
成语示例
(1)吾以此陶情适性,且泯彼猜疑也。▲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
(2)…奇祸连!劝汝舍财兼忍气,一生无事得安然。酒可陶情适性,兼能解闷消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成成不会写成语“陶情适性”的最后一个字。
(2)成语陶情适性和心情有关。
(3)店子街中学的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陶情适性”。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陶情适性”几个大字。
(5)玲玲写不出成语“陶情适性”的拼音。
(6)玉琲姐姐给缨姿和滢嫱介绍了“陶情适性”的成语典故。
(7)在前往爱心大世界之前,乜叔叔给蓉蓉和他的同学讲解了『陶情适性』的典故。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酒可陶情适性,兼能解闷消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陶陶:一、1、táo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陶器;陶俑;彩陶。(2)制造陶器:陶冶。(3)比喻教育、培养:熏陶。(4)姓。2、táo快乐:陶然;陶醉。
情情:qíng 1、<名>感情;情绪。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名>情意;心意。《陈情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名>爱情。《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4、<名>实情;实况。《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名>情况;情节。《周处》:『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6、<名>情理;事理。《孔雀东南飞》:『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适适:shì 1、<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4、<动>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5、<动>享受。《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副>恰好。《雁荡山》:『从上观之,适与地平。』7、<副>适才;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zhé<动>通『谪』。谴责;惩罚。《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dí<名>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适立庶。』[适意] 适合心意;顺心。
性性:xìng 1、<名>人的本性;生性。《训俭示康》:『吾性不喜华靡。』2、<名>事物的本质特点。《采草药》:『此物性之不同也。』3、<名>性格;脾气。《陈州粜米》:『人见我性儿不好。』[性体] 本性品质。[性行] 性格行为。
陶陶:《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桃。《尔雅·释丘》再成为陶丘。〈疏〉丘形上有两丘相重累。《书·禹贡》东出于陶丘北。《释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说文》陶丘,在济阴。《战国策》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注〉今定陶县。《前汉·地理志》济阴郡定陶县。《史记·越世家》范蠡止於陶。〈注〉徐广曰:今定陶。正义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济州平阴县东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阳也。又《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为陶唐氏。《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又县名。《汉书·地理志》魏郡馆陶县,云中郡陶林县,定襄郡安陶县,雁门郡□陶县。又《玉篇》陶甄。《广韵》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书》神农作瓦器。《诗·大雅》陶复陶穴。又陶正,官名。《左传·襄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又《书·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传〉鬰陶,言哀思也。又《尔雅·释诂》鬰陶,繇喜也。《礼·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注〉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又《扬子·方言》陶,养也。秦或曰陶。又《后汉·杜笃传》粳稻陶遂。〈注〉韩诗曰:陶,畅也。又《广韵》正也,化也。又《扬雄·解嘲》后陶涂。〈注〉北方国名,出马,因以为名。又蒲陶,果名。《史记·大宛传》有蒲陶酒。《司马相如·上林赋》樱桃蒲陶。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广韵》陶唐之后,今出丹阳。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又《荀子·荣辱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嚚之貌。或曰陶当为逃,隐匿其情也。又《韵会》□通作陶。《周礼·冬官考工记》韗人为臯陶。〈注〉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又《韵会》裪,通作陶。《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主衣服之官。又《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余昭切,音摇。《诗·王风》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传〉陶陶,和乐貌。《释文》陶,音遥。又《礼·祭义》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释文》陶,音遥。又《广韵》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又《集韵》大到切,音导。《诗·郑风》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传〉陶陶,驱逐之貌。《释文》陶,徒报反。好,呼报反。又《朱注》陶,叶徒□反。好,叶许□反。又叶夷周切,音由。《诗·鲁颂》淑问如臯陶,在泮献囚。《易林》兹基运时,稷契臯陶。贞良得愿,微子解囚。《杜笃·吴汉诔》尧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吕尙翼周。考证:(《左传·定二年》殷氏七族)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氏改殷民。(《荀子·不苟篇》陶诞突盗。〈注〉陶,当为檮杌之檮。顽嚣之貌。)谨按此荀子荣辱篇非不苟篇。今照原书不苟篇改荣辱篇。注顽嚣之貌照原文改顽嚚之貌。
情情:《卯集上·心字部》啨《唐韵》疾盈切《集韵》《韵会》《正韵》慈盈切,□音晴。性之动也。从心青声。《董仲舒曰》人欲之谓情。《诗序》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白虎通》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礼·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又情,实也。《论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又叶慈良切,音墙。《韩愈·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清风□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与情皆从心。性即心之理,情即心之用。
适适:《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施只切,音释。《说文》之也。《广韵》往也。《正韵》如也,至也。《诗·郑风》适子之馆兮。《礼·曲礼》将适舍,求毋固。又《广韵》乐也。《正韵》安便也,自得也。《诗·郑风》适我愿兮。《庄子·大宗师》适人之适,不自适其适。又从也。《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注〉言割殷之事无私心,一于从帝而无贰也。《左传·昭十五年》民知所适。又《正韵》适然,犹偶然也。《书·康诰》乃惟眚灾适尔。〈注〉适,偶也。又事之常然者。亦曰适然。《前汉·贾谊传》以是为适然耳。又《韵会》适来,犹尔来也。又甫尔之辞。《唐书·武元衡传》适从何来。又《广韵》善也。《韵会》贡得其人曰适。《前汉·武帝纪》贡士有一适,再适,三适。又《正字通》关西谓补满曰适。《前汉·黄霸传》马不适士。〈注〉马少士多,不相补满。又《玉篇》女子出嫁也。又《广韵》都正切《集韵》《韵会》丁正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适士,上士也。《礼·祭法》适士二庙。又适室,正寝也。《礼·檀弓》哭之适室。又《韵会》主也,专也。《论语》无适也。《诗·卫风》谁适为容。又《小雅》谁适与谋。又《集韵》《韵会》亭正切《正韵》杜正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陟革切,音摘。与谪同。《诗·商颂》勿予祸适。又《孟子》人不足与适也。又《集韵》他正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又《集韵》之石切,音只。往也。又叶式吏切,音世。《扬子·太□经》锐首锐于时,得其适也。锐东亡西,不能回避也。又叶式列切,音设。《韩愈·进学解》纡余为姸,卓荦为杰。较短量长,惟器是适。又叶施灼切,音烁。《陆机·演连珠》烟出夫火,非火之和。情生于性,非性之适。故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考证:(《贾谊·治安策》以是为适然耳。)谨照原书改前汉贾谊传。(《前汉·王霸传》军马不适亡。〈注〉马少士多,不相补满。)谨按黄霸传又发骑士诣北军为句,马不适士为句,军马二字不连读。今照原文王霸改黄霸。马上去军字。亡字改士字。(《礼·祭仪》适士二庙。)谨照原书祭仪改为祭法。(《礼·燕仪》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谨照原书燕仪改燕义。(又与谪同。《诗·卫风》室人交徧适我。又《商颂》勿予祸适。)谨按卫诗作讁不作适,此系误引今省去。於勿予祸适下增引:又孟子人不足与适也。
性性:《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息正切,音姓。《中庸》天命之谓性。〈注〉性是赋命自然。《孝经·说曰》性者,生之质也。若木性则仁,金性则义,火性则礼,水性则知,土性则信。又《通论》性者,生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读生为性。《贾疏》性亦训生,义既不殊,故后郑不破之也。又《貉隶注》不生乳。刘音色敬切。又无为而安行,曰性之。《孟子》尧舜性之也。又姓。又《集韵》新佞切,音胜。心悸也。《□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来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考证:(《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读生为性。《释文》性亦训生。)谨照周礼原本释文改贾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