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ǎo è jiǎn bào
成语注音:ㄊㄠˇ ㄜˋ ㄐㄧㄢˇ ㄅㄠˋ
成语简拼:TEJ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討惡翦暴
成语解释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讨恶剪暴
成语接龙
1、讨恶翦暴→暴虐无道→道微德薄→薄技在身→身家性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言成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言惑众→众怨之的→的一确二→二童一马→马龙车水→水月镜花→花花公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昏菽麦→麦秀两岐→岐出岐入→入情入理→理正词直→直口无言
2、讨恶翦暴→暴跳如雷→雷电交加→加枝添叶→叶落归根→根蟠节错→错综复杂→杂乱无章→章决句断→断缣零璧→璧合珠连→连明达夜→夜深人静→静言令色→色色俱全→全身远害→害羣之马→马鹿异形→形影自守→守正不回→回头是岸→岸谷之变→变古乱常→常年累月→月下花前
3、讨恶翦暴→暴风骤雨→雨凑云集→集腋为裘→裘弊金尽→尽思极心→心无二用→用其所长→长林丰草→草靡风行
4、讨恶翦暴→暴内陵外→外感内伤→伤弓之鸟→鸟枪换炮→炮龙烹凤→凤箫龙管→管秃唇焦→焦心劳思→思前想后
5、讨恶翦暴→暴跳如雷→雷厉风飞→飞蓬乘风→风木含悲→悲歌击筑→筑坛拜将→将计就计→计合谋从→从容应对
成语造句
(1)成语「讨恶翦暴」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赐译大哥哥给媛昕和永清讲述了“讨恶翦暴”的历史典故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讨恶翦暴”几个大字。
(4)蒙蒙写不出成语“讨恶翦暴”的拼音。
(5)小蓝不会写成语“讨恶翦暴”的最后一个字。
(6)紫金县蓝塘中学的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讨恶翦暴”。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讨讨:tǎo 1、<动>声讨。《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2、<动>讨伐;征伐。《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3、<动>惩治;处罚。《殽之战》:『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4、<动>探讨;探求。《谭嗣同》:『讨论天下事。』5、<动>谋取;索取。《水浒传》:『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6、<动>请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7、<动>招惹;引起。《水浒传》:『没有讨别人疑心做甚么?』8、<动>娶。《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讨伐] 兴师问罪;出兵征伐。[讨论] 探讨评论。
恶恶:è 1、<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恶。』3、<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4、<形>污秽。《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5、<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wù 1、<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3、<动>嫉妒。《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ū 1、<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恶能无记?。』2、<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
翦翦:jiǎn 1、<动>剪断;截断。《诗经·召南·甘棠》:『勿翦勿伐。』2、<动>砍伐。《庄子·人间世》:『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3、<动>掠夺。《左传·成公十三年》:『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4、<动>剪修;修整。《韩非子·五蠹》:『茅茨不翦,采椽不斫。』5、<动>删改;删除。刘勰《文心雕龙·镕裁》:『翦截浮词谓之裁。』6、<动>除掉;消灭。《左传·昭公十五年》:『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也。』7、<名>姓。[翦翦] (1)心胸狭窄的样子。(2)风寒刺脸的样子。(3)整齐的样子。(4)齐心的样子。
暴暴:bào 1、<形>又猛又急;突然。《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暴益,荆人弗知。』2、<形>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3、<动>欺凌;损害。《周处》:『并皆暴犯百姓。』4、<形>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pù 1、<动>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暴,不复挺者。』2、<动>暴露。《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讨讨:《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他皓切《集韵》《韵会》《正韵》土皓切,□叨上声。《说文》治也。从言从寸。《徐曰》寸,法也。奉辞伐罪,故从言。会意。《书·臯陶谟》天讨有罪。〈疏〉讨治有罪,使之绝恶。《左传·宣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注〉讨,治也。又《广韵》诛也。《类篇》杀也。《正韵》诃也。又除也。《公羊传·隐四年》其称人何,讨贼之辞也。〈注〉讨者,除也。又《玉篇》去也。《礼·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顺而讨也。〈疏〉顺序而稍去之也。又《类篇》求也。《□韵》探也。《正韵》寻也。《论语》世叔讨论之。〈注〉讨,寻究也。《后汉·王充传》讨摘物情。《三国志·袁绍与公孙瓒书》寻讨祸源。又亲也。《诗·秦风》蒙伐有苑。〈传〉蒙,讨羽也。〈笺〉讨,亲也。画亲羽之文于伐。又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贞元末,置招讨使。《金史·百官志》招讨司使招怀降附,征讨携离。又叶他口切,偸上声。《焦氏·易林》三丝绾弩,无益于辅。城弱不守,郭君受讨。
恶恶:《卯集上·心字部》(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又粗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又年凶曰岁恶。又器物不良曰苦恶。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青蝇恶矣。《师古曰》恶即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於王,以所讳所恶也。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即滹沱河也。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三文。《集韵》□即恶也。
翦翦:《未集中·羽字部》《广韵》即浅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践切,□音剪。《说文》羽生也。《尔雅·释言》翦,齐也。〈注〉南方人呼翦刀为剂也。《玉篇》勒也,齐断也。《广韵》杀也。《诗·召南》勿翦勿败。〈传〉翦,去也。《周礼·秋官·剪氏注》翦,断灭之言也。《左传·宣十二年》其翦以赐诸侯。〈注〉翦,削也。又《成二年》余姑翦灭此而后朝食。〈注〉翦,尽也。又《仪礼·既夕礼》用疏布缁翦。〈注〉翦,浅也。〈疏〉谓染为浅缁之色。又《庄子·在宥篇》佞人之心翦翦者。《音义》善辨也。一曰佞貌。李云:短浅貌。《干禄字书》俗作剪。又《集韵》子贱切,音箭。箭,或作翦。
暴暴:《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薄报切《正韵》蒲报切,□音菢。《说文》曦也。《书·泰誓》敢行暴虐。〈传〉敢行酷暴,虐杀无辜。又《礼·王制》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又《周礼·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又《诗·郑风》□裼暴虎。〈传〉空手以搏之。又《荀子·富国篇》暴暴如丘山。〈注〉暴暴,卒起之貌。又《史记·项羽纪》何兴之暴也。《博雅》暴,猝也。又《管子·乗[音chéng]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又〉十家而连,五连而暴。又地名。《左传·文八年》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注〉暴,郑地。又姓。《前汉·隽不疑传》暴胜之为直指使者。又《广韵》蒲木切《集韵》《韵会》《正韵》步木切,□音仆。日乾也。俗作曝。《小尔雅》暴,晒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书暴诸日。《孟子》一日暴之。《荀子·富国篇》声名足以暴炙之。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朱注》暴,显也。又《后汉·窦融传》皆近事暴着。〈注〉暴,露也。又《集韵》北角切,音剥。《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疏〉木枝叶稀疎不均为暴乐。又白各切,音泊。又备沃切,音雹。义□同。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桡也。又□或作暴,坟起也。又《韵补》叶蒲故切。《易林》仁政不暴,凤皇来戊。四时顺节,民安其处。藃字原从蒿从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