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sāi fěn liǎn
成语注音:ㄊㄠˊ ㄙㄞ ㄈㄣˇ ㄌㄧㄢˇ
成语简拼:TSF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顋粉臉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接龙
桃腮粉脸→脸红耳赤→赤诚相待→待理不理→理屈词穷→穷山竭泽→泽吻磨牙→牙牙学语→语长心重→重睹天日→日新月异→异口同声→声如洪钟→钟鸣漏尽→尽其所长→长亭短亭→亭亭玉立→立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彩溢目→目无下尘→尘羹涂饭→饭囊衣架→架屋叠床→床头金尽
成语造句
(1)晨晨写不出成语“桃腮粉脸”,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桃腮粉脸”几个大字。
(3)高林哥哥给俊乔和蕾蕊介绍了“桃腮粉脸”的成语典故。
(4)鄯善县育才学校的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腮粉脸”。
(5)小红不会写成语“桃腮粉脸”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桃腮粉脸,描两道细细春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粉粉:fěn 1、<名>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粉。』2、<名>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粉,蒸下馒头。』3、动<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粉白老翁须。』4、<动>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粉身碎骨浑不怕。』
脸脸:liǎn 1、<名>面颊的上部。《柳毅传》:『然而蛾脸不舒。』2、<名>指整个面部。《明湖居听书》:『长长鸭蛋脸儿。』3、<名>面子;颜面。《红楼梦》:『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腮腮:《未集下·肉字部》《字汇》俗顋字。
粉粉:《未集上·米字部》《广韵》方吻切《集韵》《韵会》《正韵》府吻切,□分上声。《篇海》米粉。《释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礼·天官》修笾之实,糗饵粉餈。〈注〉豆屑也。又《说文》傅面者也。《韵会》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为红粉,后乃烧铅为粉。《博物志》烧铅成胡粉。《释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涂面也。又《正韵》设采润色谓之粉泽。又煆石为白灰,涂墙壁曰粉。《白居易诗》文昌新入有光辉,紫界金墙白粉闱。〈注〉尙书省皆以粉图壁,画古贤列士,曰画省,亦曰粉省。又《事文类聚》海粉母如墨鱼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种海濵田内,色绿如荷包,海粉即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缘枝吐出成粉。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为粉。粉通称,非独米也。又竹名。《闽部疏》粉竹舂丝,为佳纸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苎。又地名。《水经》堵水出自上粉县。〈注〉孟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有粉水,县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渍粉,皓耀鲜洁,县水皆取名焉。又《集韵》方问切,音奋。传也。饰也。《字汇补》粉,白饰也,从上声。所以传物曰粉,从去声。《字汇》皆作府刎切,非。
脸脸:《未集下·肉字部》《集韵》《韵会》□居奄切,音检。《集韵》颊也。《韵会》目下颊上也。又《广韵》七廉切《集韵》千廉切,□音韱。《广韵》□也。《齐民要术》羹臛法,有脸□羹。又《博雅》脸,□也。《释文》脸,七潜切。又《广韵》力减切《集韵》两减切,□音溓。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