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g
成语注音:ㄧㄨㄢˊ ㄧㄨㄢˇ ㄌㄧㄨˊ ㄔㄤˊ成语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成语简拼:YYL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源遠流長成语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歇后语:黄河的水,长江的浪成语谜语大江无头尾;黄河之水天上来
成语英文:of long standing成语法文avoir une longue histoire成语德文auf eine lange Geschichte zurückblicken
成语解释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历史悠久
近义词 源源不绝 源源不断 源源而来 源深流长 
反义词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成语接龙 1、源远流长 长才广度 有所作为 鱼升龙门 正中己怀 
2、源远流长→长春不老 
3、源远流长→长春不老→老大徒伤→伤心惨目→目眩神摇→摇唇鼓喙→喙长三尺→尺幅千里→里通外国→国耳忘家→家累千金→金石交情→情同骨肉→肉颤心惊→惊涛骇浪→浪蝶狂蜂→蜂屯蚁杂→杂七杂八 月明星稀 
4、源远流长→长风破浪 艺高胆大 
5、源远流长→长戟高门 月朗星稀 圆孔方木 
成语示例 (1)剥削阶级的幸福 
成语造句 (1)阿中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
(2)曾庆红说,中塞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3)曾庆红说,中匈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4)曾庆红向维克拉马纳亚克表示,中斯是传统友好近邻,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
(5)成语源远流长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6)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源远流长”几个大字。
(7)对该综合症的定义及合法性的争论源远流长。
(8)而且东京的美食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远在我们之上。
(9)凡凡写不出成语“源远流长”的拼音。
(10)含山县福山初中的纳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源远流长”。
(11)胡锦涛说,中国和伊朗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12)胡锦涛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指出,中德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
(13)乐乐不会写成语“源远流长”的最后一个字。
(14)曼雅叔叔给叮严和犀文讲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
(15)萨卡什维利说,格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16)萨马拉维拉外长表示,斯中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17)他高度赞扬中伊两个文明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
(18)他说,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19)他说,中几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在中非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20)他指出,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21)他指出,中摩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22)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亲密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23)温总理说,中捷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24)吴邦国说,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25)印度深受腐败、官僚与土地纷争问题拖累,基础设施计划失败案例可谓源远流长。
(26)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源远流长。
(27)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源 源:yuán 1、<名>水的源头。《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名>事物的起源。《原君》:『至废孟子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远 远:yuǎn 1、<形>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名>远方;远方的国家或人民。《殽之战》:『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3、<动>疏远。《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4、<动>远离。《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形>时间长、久。《登泰山记》:『其远古刻尽漫失。』6、<形>长远;深远。《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7、<动>远播。《爱莲说》:『香远益清。』8、<副>差距大。《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布] 远扬。[远人] (1)关系疏远的人。(2)远方的人。
流 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长 长:cháng 1、<形>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2、<形>高;高大。《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3、<形>长久;久远。《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形>广;广阔。《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5、<动>擅长。《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6、<副>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zhǎng 1、<动>生长。《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又] <动使动>使……生长;扶养;抚育。晃错《论贵粟疏》:『养孤长幼在其中。』2、<动>增长;滋长。《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3、<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排行第一。《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5、<名>兄;哥哥 
源 源:《巳集上·水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愚袁切,音元。《说文》水泉本也。《礼·月令》为民祈祀山川百源。〈注〉衆[音zhòng]水始出为百源。又水名。《水经注》沁水东与丹水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又姓。《北魏书·源贺传》秃发傉檀之子贺入后魏,魏大武谓之曰:与卿同源,可为源氏。《韵会》本作厵,篆省作原。
远 远:《酉集下·辵字部》《广韵》云阮切《集韵》《韵会》雨阮切,□爰上声。《说文》辽也。《广韵》遥远也。《正韵》指远近定体也。又《广韵》《集韵》《韵会》于愿切《正韵》于怨切,□爰去声。《正韵》远之也。远近之远上声,如《诗》其人则远之类。远离之远去声,如《论语》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又叶于员切,音渊。《诗·小雅》尔之远矣,民胥然矣。俗作逺。
流 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
长 长:《戌集上·长字部》(古文)镸《唐韵》《集韵》直良切《正韵》仲良切,□音场。《增韵》短之对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长。《前汉·田横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又久也。《诗·商颂》濬哲维商,长发其祥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