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书大书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è shū dà shū成语简拼:TSD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特書大書
近义词
[同]大书特书
成语示例
(1)宋·陈亮《陈亮集·卷一八·贺洪景卢除内翰启》:『一命再命,循墙而恭;特书大书,秉笔以俟。』
(2)宋·王十朋〈唐质肃公祠记〉:『予谓质肃公之高名大节,固已特书大书于国史。』
成语造句
(1)逗逗不会写成语“特书大书”的最后一个字。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特书大书”几个大字。
(3)莘叔叔给珂珂和他的同学讲了“特书大书”的故事。
(4)西闫初中的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特书大书”。
(5)小抗写不出成语“特书大书”,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大书大书:[dàshū] 曲艺中的一种,如评书、弹词等。
特特:tè 1、<名>公牛,也可指其他雄性牲畜。《诗·正月》:『瞻彼阪田,有菀其特。』2、<名>三岁的兽。《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3、<动>杰出的;突出的。《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4、<副>特别;特地。《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5、<副>仅;只;不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特操] 独特的操守。[特起] 崛起;挺出。
书书:shū 1、<动>写。《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3、<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5、<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7、<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8、<名>指《尚书》。9、<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大大:dà 1、<形>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特特:《巳集下·牛字部》《唐韵》徒得切《集韵》《韵会》《正韵》敌得切,□音棏。《说文》朴特,牛父也。《玉篇》牡牛也。《书·舜典》格于艺祖,用特。〈传〉特,一牛也。《礼·郊特牲注》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又《礼·内则》庶人特豚,士特豕。又《诗·魏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传〉兽三岁曰特。又《尔雅·释兽》豕生,三豵,二师,一特。又牡马亦曰特。《广韵》特,雄也。《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注〉三牝一牡。〈又〉颁马攻特。〈注〉攻特,谓騬之。又《诗·鄘风》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传〉特,匹也。又《小雅》不思旧姻,求尔新特。〈传〉新特,外昏也。又《韵会》挺立曰特。《诗·秦风》维此奄息,百夫之特。〈笺〉百夫之中最雄俊也。又《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笺〉菀然茂特之苗。《礼·聘仪》珪璋特达。又《儒行》特立独行。又《礼·服问》轻者包,重者特。〈注〉特其葛不变之也。又《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注〉特揖,一一揖之。又《尔雅·释水》士特舟。〈注〉单船。又《韵会》但也。《史记·秦始皇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又《广韵》亦姓。左传,晋大夫特宫。《玉篇》或作犆。《集韵》或作□。◎按广韵。□与特音同义别,与集韵异。详后□字注。考证:(《诗·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笺〉菀然茂特之田。)谨照原文茂特之田,田改苗。
书书:《辰集上·曰字部》《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舒。《说文》作□,着也。从聿从者。隷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艺,五曰六书。〈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着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隷书、缪篆、虫书。又《说文》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隷书。又《尙书序疏》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敎,事显於言,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史记·礼书注》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释名》书,庶也。纪庶物也。又《诗·小雅》畏此□书。〈传〉□书,戒命也。〈疏〉古者无纸,有事书之於□,故曰□书。又《周礼·天官·司书注》主计会之簿书。又《左传·昭六年》郑人铸□书。〈注〉铸□书於鼎。又《左传·昭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按即书牍也。又《前汉·董仲舒传》对亡应书者。〈注〉书,谓诏书也。又官名。《前汉·成帝纪》初置尙书,员五人。又《百官公卿表》中书谒者。
大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