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注音:ㄊㄠˊ ㄓㄧ ㄧㄠ ㄧㄠ
成语简拼:TZY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之夭夭
成语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用法
作谓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近义词
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成语接龙
桃之夭夭→夭桃穠李→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肉寝皮→皮破血流→流落风尘→尘羹涂饭→饭糗茹草→草头天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食→食荼卧棘→棘地荆天→天夺之年→年登花甲→甲第连云→云集景附→附肤落毛→毛羽零落→落纸云烟→烟断火绝→绝世无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
成语示例
(1)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2)…官。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3)…强盗踪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桃之夭夭”几个大字。
(2)丁丁写不出成语“桃之夭夭”的拼音。
(3)加义镇中心学校的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之夭夭”。
(4)嘉嘉不会写成语“桃之夭夭”的最后一个字。
(5)子岚叔叔给巧芳和嘉婧讲述了“桃之夭夭”的成语故事。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静静的躺在桃花树下,双目迷离,恍若隔世。
(7)在去复兴镇中心学校的火车上,明煦大哥哥给许伶和芩娴讲解了『桃之夭夭』的典故。
(8)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9)其时远近村坊尽知钮成已死,早有人报与卢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夭夭夭夭:1、艳丽茂盛的样子。《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和舒和睦的样子。《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夭夭:yāo 1、<动>夭折;短命。后来写作『殀。』《离骚》:『终然夭乎羽之野。』2、<动>摧残;摧折。后来写作『殀』。《病梅馆记》:『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3、<形>草木茂盛的样子。《书·禹贡》:『厥草惟夭。』4、<名>灾害。《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ǎo<名>幼小的东西。《战国策·赵策四》:『刳胎焚夭,而骐驎不至。』[夭柔] 妖娆、娇艳的样子。[夭绍] 轻盈多姿貌。[夭夭] (1)艳丽茂盛的样子。(2)颜色和悦的样子。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夭夭:《丑集下·大字部》《广韵》於娇切《集韵》《韵会》於乔切《正韵》伊尧切,□音妖。色愉貌。《论语》夭夭如也。又草盛貌。《书·禹贡》厥草惟夭。又少好貌。《诗·周南》桃之夭夭。又灾也。《诗·小雅》天天是椓。又闳夭,人名。文王四友之一,武十乱之一。又栢夭,马名,见《列子》。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皓切,音袄。未壮也。《礼·月令》孟春毋杀胎夭。《王制》不杀胎,不殀夭。〈注〉未生者曰胎,方生者曰夭。又《广韵》《集韵》《韵会》於兆切《正韵》伊鸟切。□同□。《说文》屈也。《徐曰》夭矫其头颈也。一曰短折也。《博雅》不尽天年谓之夭。又《集韵》乌酷切,音沃。《山海经》轩辕国有诸夭之野。又苦緺切,音歪。《白乐天诗》钱塘苏小小,人道最夭斜。《自注》夭音歪,收入九佳。又叶於纠切,音黝。《韩愈·韦夫人墓铭》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妇音阜。《欧阳修·蔡君山墓铭》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别作芺叐关。考证:(《诗·小雅》夭夭是椓。)谨照原文夭夭改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