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qī liǔ qǔ
成语注音:ㄊㄠˊ ㄑㄧ ㄌㄧㄨˇ ㄑㄩˇ
成语简拼:TQL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蹊桺麯
成语解释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桃蹊柳陌
成语接龙
1、桃蹊柳曲→曲意承迎→迎来送往→往蹇来连→连二并三→三长两短→短中取长→长计远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上天官→官运亨通→通时达务→务本抑末→末大必折→折槁振落→落井下石→石烂海枯→枯树生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成名就
2、桃蹊柳曲→曲意承迎→迎神赛会→会逢其适→适逢其会→会道能说→说短论长→长谈阔论→论功行赏→赏劳罚罪→罪恶深重→重规迭矩→矩步方行→行将就木→木已成舟→舟车劳顿→顿足搥胸→胸有鳞甲→甲第连云→云布雨施→施而不费→费财劳民→民安国泰→泰山压卵→卵覆鸟飞
3、桃蹊柳曲→曲意奉迎→迎刃冰解→解人难得→得月较先→先声夺人→人浮于食→食甘寝安→安详恭敬→敬业乐群→群口铄金→金瓶落井→井臼亲操→操刀必割→割襟之盟→盟山誓海→海沸江翻→翻江倒海→海立云垂→垂帘听政→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同源共流→流水无情→情恕理遣
成语造句
(1)邓湾乡初级中学的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蹊柳曲”。
(2)皓皓不会写成语“桃蹊柳曲”的最后一个字。
(3)锦怡叔叔给语威和若洹讲解了“桃蹊柳曲”的历史故事。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桃蹊柳曲”几个大字。
(5)鲁鲁写不出成语“桃蹊柳曲”,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成语出处
宋·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蹊蹊:xī 1、<名>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动>走;踩踏。《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qī见『蹊跷』。[蹊要] xīyào小路险要之处。[蹊跷] qīqiāo奇怪;可疑。
柳柳:liǔ(1)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等。(2)二十八宿之一。(3)姓。
曲曲:qǔ 1、<形>弯曲;不直。《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又] 弯曲程度。《劝学》:『其曲中规。』[又] 弯曲处;拐弯处。《复庵记》:『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2、<名>偏僻之地。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3、<形>不正派;不公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4、<名>理屈;理亏。《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qǔ 1、<名>乐曲。《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2、<名>韵文的一种文体。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又专指宋以后的南曲,北曲。[曲室] 深邃的密室。[曲笔] (1)史官和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徇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称作曲笔。(2)徇情枉法定案。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蹊蹊:《酉集中·足字部》《广韵》胡鸡切《集韵》《韵会》《正韵》弦鸡切,□音奚。《博雅》径道也。《释名》步所用道曰蹊。蹊,系也。射疾则用之,故还系于正道也。《左传·宣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注〉径也。《孟子》山径之蹊间。《史记·李将军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与徯通。《礼·月令》塞徯径。《集韵》或又作□。又《集韵》户礼切。与徯同。待也。
柳柳:《辰集中·木字部》(古文)丣《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九切,留上声。《说文》小杨也。本作桺。从木丣声。《埤雅》柔脆易生,与杨同类。纵横颠倒植之皆生。又柳谷,日入处。《书·尧典》宅西曰昧谷。徐广云:柳谷。《宋祁笔记》古文卯本柳字,后借为辰卯之卯。北本别字,后借为西北之北。虞翻笑郑元不识古文,以卯为昧,训北曰:北,犹别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咮谓之柳。又车也。服虔曰:东郡谓广辙车为柳。李奇曰:大牛车为柳。邓展曰:丧车为柳。又《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又侯国名。《前汉·地理志》属渤海郡。又姓。《姓谱》鲁子展之后,食邑于柳,遂以为氏。○按杨柳一物二种,《毛诗》分而言之者,《齐风》折柳樊圃,《陈风》东门之杨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杨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正字通》据古诗南杨北有柳分为二,非。
曲曲:《辰集上·曰字部》《广韵》丘玉切《集韵》《韵会》区玉切,□音□。《说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系辞》曲成万物而不遗。〈疏〉屈曲委细。《书·洪范》木曰曲直。〈传〉木可以揉曲直。又《诗·秦风》乱我心曲。〈传〉心曲,委曲也。《礼·曲礼·释文》曲礼,委曲说礼之事。又《礼·中庸》其次致曲。〈注〉曲,犹小小之事。《朱注》一偏也。又《说文》或说蚕簿。《礼·月令》具曲植籧筐。〈注〉所以养蚕器也。曲,簿也。《前汉·周勃传》以织簿曲为生。〈注〉苇簿为曲也。又乐曲。《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又姓。《史记·蒙恬传》御史曲宫。又《集韵》颗羽切,音踽。地名。《史记·曹相国世家》军於曲遇。又《陈丞相世家》更以陈平为曲逆侯。又《韵补》叶区聿切。《刘植·鲁都赋》岩险回隔,峻巘隐曲。猛兽深潜,介禽□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