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gǔ fēi jīn
成语注音:ㄙㄨㄙˋ ㄍㄨˇ ㄈㄟ ㄐㄧㄣ成语正音颂,不能读作『shònɡ』。
成语简拼:SGF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頌古非今成语辨形颂,不能写作『送』。
成语英文:eulogize the pa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esent
成语解释 指不加分析地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近义词 是古非今
反义词 后今薄古
成语接龙 1、颂古非今→今愁古恨→恨相见晚→晚节黄花→花红柳绿→绿林豪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 →是非得失→失魂丧魄→魄消魂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远遁→遁天妄行→行浊言清→清净寂灭→灭此朝食→食古不化→化腐为奇→奇光异彩→彩凤随鸦
2、颂古非今→今生今世→世世代代→代拆代行→行奸卖俏→俏成俏败→败鼓之皮→皮相之谈→谈空说有→有心有意 →意出望外 →外感内伤→伤心欲绝→绝其本根→根连株拔→拔宅上升→升官发财→财殚力尽→尽忠报国→国难当头→头破血出→出神入定→定于一尊→尊贤使能→能说惯道
3、颂古非今→今生今世→世态人情→情有可原→原始反终 →终始若一 →一缘一会→会者不忙→忙不择价→价值连城→城北徐公→公子哥儿→儿女之情→情见力屈→屈节辱命→命在旦夕→夕惕朝干→干浄利落→落地生根→根深蒂固→固执成见→见笑大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柳墙花→花攒绮簇
4、颂古非今→今生今世→世掌丝纶→纶音佛语→语不惊人 →人离乡贱→贱买贵卖→卖笑追欢→欢声雷动→动如参商→商彝周鼎→鼎铛有耳→耳视目听→听之任之→之死靡他 →他乡故知→知己知彼 →彼唱此和→和衣而卧→卧榻鼾睡→睡卧不宁→宁缺勿滥→滥用职权→权倾天下→下塞上聋
5、颂古非今→今是昔非→非常之谋→谋为不轨→轨物范世→世代书香→香火因缘→缘悭分浅 →浅见寡闻→闻风丧胆→胆破心寒→寒蝉仗马→马前泼水→水米无干→干父之蛊→蛊心丧志→志大才疏 →疏财重义→义气相投 →投其所好→好骑者堕→堕甑不顾→顾曲周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
成语示例 (1)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成语造句 (1)朝仪乡学校的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颂古非今”。
(2)琅琅写不出成语“颂古非今”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颂古非今”几个大字。
(4)小仔不会写成语“颂古非今”的最后一个字。
(5)茁灵叔叔给佳蕊和姝冀介绍了“颂古非今”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颂 颂:sòng 1、<动>歌颂;颂扬。《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2、<名>一种文体。《文心雕龙·公赞》:『颂惟典雅。』3、<动>通『诵』,朗读;背诵。《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róng<名>仪容之『容』本字。《汉书·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
古 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非 非:fēi 1、<形>不对;不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 <形意动>认为……不对;非难;责怪。《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2、<副>不,不是。《齐桓晋文之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3、<副>除非;除了。《屈原列传》:『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动>无;没有。《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如物也。』5、<助>表疑问语气,同『否』。《汉书·终军传》:『此言与实反者非?』fěi通『诽』,诽谤。《史记·李斯列传》:『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今 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颂 颂:《戌集下·页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余封切,音容。《说文》貌也。《前汉·儒林传》鲁徐生善为颂。又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注〉□与容同。又从颂,与从容同。《史记·鲁仲连传》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注〉音从容。又《前汉·□法志》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当鞠系者颂系之。〈注〉谓宽容之,不桎梏也。又公也。《前汉·吴王濞传》它郡国吏欲来捕亡人,颂共禁不与。〈注〉颂,犹公也。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似用切,音诵。《正韵》称述也。《释名》称颂成功谓之颂。又颂,容也。叙说其成功之形容也。《韵会》徐曰:此容仪字。歌诵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颂。后人因而乱之,以此为歌颂字。《礼·少仪》颂而无讇。〈注〉颂谓将顺其美。又磬名。《仪礼·大射仪》西阶之西颂磬。〈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又琴名。《左传·襄二年》使择美檟,以自为榇与颂琴。又占兆之词。《周礼·春官·大卜》其颂,皆千有二百。〈注〉颂谓繇也。又姓。又《韵补》叶墙容切,音从。《扬雄·河东赋》丽钩芒与骖[音cān]蓐收兮,殷□冥及祝融。敦衆[音zhòng]神使式□兮,奋六经以摅颂。考证:(《前汉·儒林传》鲁儒生,善为颂。)谨照原文鲁儒生改鲁徐生。(《前汉·吴王濞传》它郡国吏,欲采捕亡人,颂共禁不与。〈注〉颂,犹公也。)谨照原文采捕改来捕。
古 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非 非:《戌集中·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隐也。又《增韵》訾也。《孝经·五□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后。又《集韵》《韵会》《正韵》□□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
今 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