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jiāo dù yǐ
成语简拼:SJD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宋郊渡蟻
成语解释
传说宋朝的宋郊曾从水潦里救起许多蚂蚁,后来中了状元。旧时比喻多做善事,会得到好的报答。
成语接龙
宋郊渡蚁→蚁阵蜂衙→衙官屈宋→宋斤鲁削→削足适履→履险如夷→夷然不屑→屑榆为粥→粥粥无能→能者多劳
成语示例
(1)…覆谏因高位,只合终身翰苑中。毛宝放龟悬大印,宋郊渡蚁占高魁。世人尽说天高远,谁识阴功暗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宋郊渡蚁”几个大字。
(2)小丁写不出成语“宋郊渡蚁”,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3)小方不会写成语“宋郊渡蚁”的最后一个字。
(4)业林哥哥给庆霜和乳蓉讲解了“宋郊渡蚁”的故事。
(5)振文镇泗岸中学的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宋郊渡蚁”。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毛宝放龟悬大印,宋郊渡蚁占高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宋宋:[sòng] (1)周代诸侯国名。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三国演义》;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2)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3)中国朝代名。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宋儒(指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一班宋朝理学家)(4)中国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公元479年为南齐所代。共历八帝,六十年。如:宋本(宋代刊刻的书籍);宋头巾(指迂腐的道学家;腐儒)(5)主观响度单位,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6)姓。
郊郊:jiāo 1、<名>上古都城之外百里之内的地区称郊。《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郊。』2、<名>泛指城外;野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郊甸] 郊野。[郊社] (1)祭天地。(2)祭天地的地方。[郊圻] 都邑的疆界。[郊迎] 出郊迎接,以示隆重。
渡渡:dù 1、<动>通过江河等。《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2、<动>通过;越过。《史记·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3、<名>渡口。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蚁蚁:yǐ(1)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姓。
宋宋:《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韵会》苏统切《集韵》苏综切,□音送。《说文》居也,从宀从木。《徐曰》木所以成室,以居人也。又国名,微子所封地,即阏伯之商丘。《左传·昭十七年》宋,大辰之虚也。又州名,隋置宋为应天府,今河南归德府是也。又姓。
郊郊:《酉集下·邑字部》《唐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音交。《说文》距国百里为郊。《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周礼·地官·载师》近郊、远郊。〈注〉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书·费誓》鲁人三郊、三遂。〈注〉国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军,则六乡、六遂。大国三军,故鲁三郊、三遂也。又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谓祀天地为郊。又地名。《左传·文三年》秦伯伐晋,取王官及郊。〈注〉晋地。又叶姑刀切,音高。《诗·卫风》硕人敖敖,说于农郊。《集传》叶音高。考证:(《诗·卫风》硕人敖敖,说于农郊。〈注〉读若高。)谨照原文注读若高改集传叶音高。
渡渡:《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故切《正韵》独故切,□音度。《说文》济也。《广雅》去也,通也。又通作度。《前汉·贾谊传》度江河亡维楫。《集韵》或作□。
蚁蚁:《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舣。《说文》作螘,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螘,齐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名□,即飞螘也。《古今注》河内人□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尔雅》本作螘。《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