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成语简拼:SFSD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送佛送到西
成语解释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送佛送到西天
成语造句
(1)成语「送佛送到西」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送佛送到西”几个大字。
(3)非儿不会写成语“送佛送到西”的最后一个字。
(4)佛堂镇倍磊学校的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送佛送到西”。
(5)蓝蓝写不出成语“送佛送到西”的拼音。
(6)善臻叔叔给鞅丽和胡海讲了“送佛送到西”的历史故事。
(7)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送佛送到西天”几个大字。
(8)明贤哥哥给俪梅和一静讲解了“送佛送到西天”的故事。
(9)沙洋县沈集二中的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送佛送到西天”。
(10)去往重庆动物园的时候,闻人阿姨给婷婷和他的同学讲述了『送佛送到西天』的历史典故
(11)这顿饭本来在东江就要吃,可李三走得突然,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来滨海送行了,按照陈绍斌的话就是送佛送到西天。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送送:sòng 1、<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2、<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4、<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5、<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6、<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
佛佛:一、fó(1)佛陀。(2)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3)佛教:佛家;佛老(佛和老子,也指佛教和道教)。(4)佛像:铜佛。二、fú<书>同『拂』。
到到:dào(1)达于某一点;到达;达到:到期;火车到站了;从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3)用做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看到;办得到;说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来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请原谅。(5)姓。
西西:xī 1、<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又] <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塾] 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
送送:《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弄切,音□。《说文》遣也。《诗·邶风》远送于野。《礼·曲礼》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又《增韵》将也。《仪礼·聘礼》賔再拜稽首,送币。〈又〉公拜送醴。又《正韵》赠行曰送。《诗·秦风》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牵引也。《前汉·食货志》廼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传·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趋出,上目送之。又纵送,善射之貌。《诗·郑风》抑纵送忌。〈注〉舍拔曰纵,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考证:(《前汉·食货志》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谓其根株所送也。)谨照原注谓改为。
佛佛:《子集中·人字部》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勿切,音咈。《说文》见不諟也。又仿佛亦作彷佛,髣髴。《扬雄·甘泉赋》仿佛其若梦。《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觌幽人之髣髴。《汉书》作仿佛。又捩也。《礼·曲礼》献鸟者,佛其首,畜鸟则勿佛。〈注〉恐鸟喙害人,为小竹笼,以捩转其首也。又逆也,戾也。《礼·学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扬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与拂同。又辉粲貌。《黄香·九宫赋》银佛律以顺游。又三佛齐,佛郞机,柔佛,皆外国名。又佛桑,花名。又姓。明佛正。又佛佗。佛者,觉也。以觉悟羣生也。又《集韵》《正韵》□蒲没切,音浡。兴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与浡勃通。又《集韵》《韵会》《正韵》□同弼。《诗·周颂》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郑笺》佛,辅也。又叶方味切,音废。《前汉·司马迁叙传》学微术昧,或见仿佛疑殆匪阙,违衆[音zhòng]忤世。《正字通》世传汉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国,非也。秦时沙门室利房等至,始皇以为异,囚之。夜有金人,破户以出。汉武帝时,霍去病过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归,帝置之甘泉宫。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即其遗法也。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於朝。傅毅以佛对曰:天竺国有佛,即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释迦立像,倂与沙门摄腾,竺法兰东还。以是考之,秦西汉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国有化人,无西方圣人名佛之说,独仲尼篇载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盖假借孔子之语也。《字汇》沿《正韵》,改化人为圣人,非。
到到:《子集下·刀字部》《唐韵》《正韵》都导切《集韵》《韵会》刀号切,□音倒。《尔雅·释诂》到,至也。〈疏〉到者,自远而至也。《诗·大雅》靡国不到。又姓。《韵会》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后。
西西:《申集下·襾字部》《唐韵》先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齐切,□音粞。《类篇》金方也。《说文》鸟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汉·律正志》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於时为秋。《尚书·大传》西方者何,鲜方也。或曰鲜方,讯讯之方也。讯者,讯人之貌。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西郡。《韵会》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门豹之后,改为西。又《集韵》相咨切,音私。义同。又《篇海》苏前切,音先。《前汉·郊祀歌》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后汉·赵壹传·穷鸟赋》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又《韵补》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醴腾涌於阴沟,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兰阿那於东西。又《类篇》乙却切,音约。平量也。又《广韵》籀文作□。○按《玉篇》等书西字另一部。今从《字汇》《正字通》附入襾部。考证:(《前汉·郊祀志》象载瑜,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谨按郊祀志无此文,谨照原书改郊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