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yǎn liú méi
成语注音:ㄙㄨㄙˋ ㄧㄢˇ ㄌㄧㄨˊ ㄇㄟˊ
成语简拼:SYL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送眼流眉
成语解释
以眉目传情。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眉来眼去
成语接龙
1、送眼流眉→眉飞目舞→舞刀跃马→马不停蹄→蹄閒三寻→寻枝摘叶→叶散冰离→离世异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齿弹舌→舌剑唇枪→枪声刀影→影形不离→离题万里→里丑捧心→心凝形释→释知遗形→形孤影只→只骑不反→反正拨乱→乱琼碎玉→玉质金相→相时度力
2、送眼流眉→眉欢眼笑→笑里藏刀→刀枪不入→入主出奴→奴颜婢色→色飞眉舞→舞文弄法→法家拂士→士饱马腾→腾空而起→起早摸黑→黑白混淆→淆乱视听→听天安命→命在旦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慌意乱→乱首垢面→面如冠玉→玉砌雕阑→阑风伏雨→雨露之恩
3、送眼流眉→眉目传情→情见势屈→屈打成招→招是搬非→非分之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缪不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玉在侧→侧足而立→立身扬名→名不符实→实与有力→力倍功半→半半路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上履下
4、送眼流眉→眉目传情→情长纸短→短垣自逾→逾绳越契→契若金兰→兰芝常生→生关死劫→劫富济贫→贫病交加→加人一等→等身著作→作奸犯罪→罪孽深重→重操旧业→业业矜矜→矜功自伐→伐性之斧→斧钺之诛→诛锄异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草闲花→花攒绮簇
5、送眼流眉→眉目如画→画蛇添足→足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无稽→稽疑送难→难更仆数→数米而炊→炊鲜漉清→清洌可鉴→鉴空衡平→平地青云→云屯飙散→散马休牛→牛衣病卧→卧薪尝胆→胆小怕事→事预则立→立少观多→多嘴多舌→舌尖口快→快犊破车→车驰马骤→骤雨狂风
成语示例
(1)…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送眼流眉者忿气人也!』年近四旬,颇以嗣续为念。欲继兄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送眼流眉”几个大字。
(2)厂商会中学的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送眼流眉”。
(3)程程不会写成语“送眼流眉”的最后一个字。
(4)娟娟写不出成语“送眼流眉”,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5)天爷爷给他的小孙囡和外甥讲述了“送眼流眉”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济南蒋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送眼流眉者仇气人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送送:sòng 1、<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2、<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4、<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5、<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6、<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流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眉眉:méi(1)眉毛。(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
送送:《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弄切,音□。《说文》遣也。《诗·邶风》远送于野。《礼·曲礼》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又《增韵》将也。《仪礼·聘礼》賔再拜稽首,送币。〈又〉公拜送醴。又《正韵》赠行曰送。《诗·秦风》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牵引也。《前汉·食货志》廼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传·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趋出,上目送之。又纵送,善射之貌。《诗·郑风》抑纵送忌。〈注〉舍拔曰纵,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考证:(《前汉·食货志》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谓其根株所送也。)谨照原注谓改为。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流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
眉眉:《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悲切,□音麋。《说文》目上毛也。《释名》媚也。有妩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阳立于二,故眉长二寸。〈注〉摄提二星颇曲,人眉似之。又《扬子·方言》东齐谓老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注〉豪眉也。又渠眉,玉饰之沟瑑也。《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又井边地曰眉。《前汉·游侠传》扬雄酒箴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注〉若人目上之有眉也。又姓。宋眉寿,明眉旭。又《韵会》通作麋。《大戴礼·主言篇》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蛾眉。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为名。○按《说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额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隶作眉,《字汇补》又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