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òng nuǎn wēi hán
成语注音:ㄙㄨㄙˋ ㄋㄨㄢˇ ㄨㄟ ㄏㄢˊ
成语简拼:SNW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送煖偎寒
成语解释
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苟合,幽会叙情。后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同『送暖偷寒』。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男女偷情苟合
近义词
送暖偷寒、问寒送暖
成语接龙
1、送暖偎寒→寒往暑来→来情去意→意气相投→投阱下石→石沉大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息迹静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不通风→风骨峭峻→峻宇雕墙→墙高基下→下里巴人→人穷智短→短叹长吁→吁天呼地→地动山摇→摇席破坐→坐收渔利→利齿能牙→牙白口清→清风高节
2、送暖偎寒→寒心销志→志洁行芳→芳年华月→月朗风清→清浄无为→为蛇添足→足不窥户→户限为穿→穿杨贯虱→虱胫虮肝→肝胆照人→人亡物在→在谷满谷→谷马砺兵→兵老将骄→骄奢淫逸→逸兴云飞→飞砂转石→石烂江枯→枯形灰心→心平气和→和风丽日→日炙风吹→吹糠见米
3、送暖偎寒→寒蝉凄切→切肤之痛→痛痒相关→关门大吉→吉日良时→时异势殊→殊涂同会→会者不忙→忙中有失
4、送暖偎寒→寒腹短识→识时达变→变俗易教→教导有方→方寸之地→地上天官→官虎吏狼→狼顾虎视→视如陌路
5、送暖偎寒→寒花晚节→节威反文→文质彬彬→彬彬有礼→礼先壹饭→饭来张口→口不二价→价等连城→城下之盟
6、送暖偎寒→寒心销志→志骄意满→满城风雨→雨消云散→散马休牛→牛毛细雨→雨栋风帘→帘窥壁听→听其自流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送暖偎寒”几个大字。
(2)非儿写不出成语“送暖偎寒”,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3)立顺天国中的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送暖偎寒”。
(4)小霏不会写成语“送暖偎寒”的最后一个字。
(5)刑爷爷给孙女和孙子讲解了“送暖偎寒”的成语典故。
(6)替那女子送暖偎寒,移商换羽,都是你这老贱人了。见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
成语出处
明·叶宪祖《团花凤》第二折:『出入是非门里,定因家有三婆,替那好送暖偎寒,移商换羽,都是你这老贱人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送送:sòng 1、<动>送行。《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2、<动>陪送;追随。《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动>押送;遣送。《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4、<动>送交;送达。《失街亭》:『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5、<动>赠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6、<动>断送;了结。《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
暖暖:nuǎn(1)暖和:风和日暖;春暖花开。(2)把东西放在火上或靠近火旁使变温暖:暖酒;暖一暖手。
偎偎:wēi 1、<动>亲爱。《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2、<动>挨傍;贴近。温庭筠《南湖》:『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寒寒:hán 1、<形>凉,冷。《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形>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形>害怕。《战国策·秦策四》:『梁氏寒心。』[寒士] (1)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2)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
送送:《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弄切,音□。《说文》遣也。《诗·邶风》远送于野。《礼·曲礼》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又《增韵》将也。《仪礼·聘礼》賔再拜稽首,送币。〈又〉公拜送醴。又《正韵》赠行曰送。《诗·秦风》我送舅氏。又株送,罪人相牵引也。《前汉·食货志》廼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为其根株所送也。又目送,以目相送也。《左传·桓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趋出,上目送之。又纵送,善射之貌。《诗·郑风》抑纵送忌。〈注〉舍拔曰纵,覆彇曰送。《玉篇》籀文作□。考证:(《前汉·食货志》乃徵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名株送。〈注〉先至者为魁株,被牵引者谓其根株所送也。)谨照原注谓改为。
暖暖:《辰集上·日字部》《广韵》同□。《礼·月令》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楚辞·天问》何所冬暖。又《集韵》许元切,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音义》吁爰反。柔貌。又《集韵》火远切,音咺。义同。
偎偎:《子集中·人字部》《广韵》乌恢切《集韵》《韵会》乌回切《正韵》乌魁切,□音煨。昵近也。《列子·黄帝篇》不偎不爱,僊圣为之臣。《字林》偎,仿佛见,不寡也。又《山海经》北海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注〉偎亦爱也。
寒寒:《寅集上·宀字部》《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韩。《说文》东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荐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隶省作寒。《释名》寒,扞也。扞,格也。《玉篇》冬时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书·洪范》庶徴曰燠,曰寒。〈传〉焕以长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传·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注〉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语》火见而清风戒寒。《荀悦·申鉴》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又穷窘也。《史记·范睢传》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传》畸人寒士皆赖之。又国名,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史记·夏本纪》伯明氏之谗子寒浞封国。又姓。汉博士寒朗。又叶胡田切,音贤。《楚辞·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又叶侧邻切,音真。《欧阳修·答韩子华诗》俊乂沈下位,恶去善乃伸。家至与户到,饱饥而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