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根剔齿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ōu gēn tī chǐ成语注音:ㄙㄡ ㄍㄣ ㄊㄧ ㄔㄧˇ
成语简拼:SGT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搜根剔齒
成语解释
指寻根究底,连细微处也不放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寻根究底
近义词
寻根究底
成语造句
(1)丛姐姐给碧岑和品睿讲述了“搜根剔齿”的故事。
(2)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搜根剔齿”几个大字。
(3)小放写不出成语“搜根剔齿”的拼音。
(4)小珂不会写成语“搜根剔齿”的最后一个字。
(5)枣庄龙都学校的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搜根剔齿”。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搜搜:sōu 1、<动>寻找。左思《吴都赋》:『搜瓌奇。』2、<动>搜索;搜查。曹植《七启》:『搜林索险。』
根根:gēn 1、<名>树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促织》:『见有虫伏棘根。』2、<名>泛指杆物的根。《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又] <动>植根;扎根。《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3、<名>物体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4、<名>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促织》:『业根,死期至矣!』[又] <动>穷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根古人之终义。』5、<动>杜绝;根除。《管子·君臣》:『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6、<副>彻底;根本地。苏舜钦《诣匦疏》:『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藉奏之。』7、<量>用天条形物。《水经注·沁水》:『庙侧有攒柏数百根。』[根索] 彻底搜索。
剔剔:tī 1、<动>分解骨肉。《史记·龟策列传》:『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引] 疏导。《淮南子·要略》:『剔河而道九忮。』。2、<动>挑;剔除。唐彦谦《无题》诗:『满园芳草年年恨剔,尽灯光夜夜心。』tí 1、<动>通『剃』。剃头。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2、<动>通『惕』。警惕。潘岳《射雉赋》:『亦有目不步体,邪眺旁剔,靡闻而惊。』
齿齿:chǐ 1、<名>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2、<名>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3、<名>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4、<动>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5、<动>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齿豁头童] 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齿祝圣时。』[齿冷] 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齿录] 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齿。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齿舌] 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齿亡舌存] 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齿牙馀论] 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
搜搜:《卯集中·手字部》《集韵》疎鸠切,音蒐。与□同。又先侯切,潄平声。义□详□字注。又《集韵》先雕切,音萧。搜搜,动貌。亦省作叟。又苏曹切,音骚。又苏后切,音叟。义□同。又先奏切,音潄。人名。《庄子·让王篇》王子搜援绥登车。又《集韵》《韵会》□山巧切,音稍。搅搜,乱也。《韩愈诗》炎风日搜搅。〈注〉搜上声。
根根:《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痕切,音跟。《说文》木株也。《左传·隐六年》农夫之去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又《广韵》根,柢也。《老子·道德经》重为轻根。《管子·地形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又《博雅》始也。又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又金根,车名。《后汉·舆服志》天子车金根。又门之铺首铜锾曰仓琅根。《前汉·五行志》木门仓琅根。又竹根,杯名。《晋庾信报惠酒诗》山杯捧竹根。又云根,山名。《宋孝武登作乐山诗》积水溺云根。又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着书。又叶经天切,音坚。《三略军谶》侵侮下民,国内譁諠。臣蔽不言,是谓乱根。考证:(勿使能植。)谨照左传原文植改殖。(天根,氐星也。《左传·桓十四年》天根见而水涸。)谨左传无天根见而水涸之语,查系周语。今据改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前汉·五行志》木名仓琅根。)谨照原文名改门。
剔剔:《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正切,音惕。《说文》解也。从刀,易声。《玉篇》解骨也。又《韵会》或作肆。《周礼·天官·内饔注》割者,肆解肉也。又《集韵》施□切,音释。治也。又他计切,音剃。同剃。
齿齿:《亥集下·齿字部》《唐韵》《广韵》昌里切《集韵》《类篇》《韵会》丑止切《正韵》昌止切,□音□。《说文》口齗骨也。象口齿之形。牙,牡齿也。《字汇》上曰齿。下曰牙。《颜师古·急就篇注》齿者总谓口中之骨,主齰啮者也。《周礼·秋官·小司□之职》自生齿以上,登於天府。《郑注》人生齿而体备,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又《释名》齿,始也。少长别,始乎此也。以齿食多者长也,食少者幼也。又《尔雅·释诂》齯齿,寿也。注:齿堕更生细者。通作儿。《诗·鲁颂》黄发儿齿。又年也。又列也。《左传·隐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与诸任齿。《杜注》齿,列也。〈疏〉礼记文王世子曰: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然则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为齿,故云齿列也。《左传·昭元年》使后子与子干齿。《杜注》以年齿高下而坐。又《礼·曲礼》齿路马有诛。〈疏〉论量君马岁数,亦被责罚,皆广敬也。又类也。《管子·弟子职》同嗛以齿。〈注〉齿,类也。谓食尽则以其所尽之类而进。又《广韵》录也。又金齿,地名。又鱼齿,山名。在颍川郡。见《后汉·郡国志》。又凿齿,兽名。《扬雄·长杨赋》凿齿之徒。〈注〉兽齿似凿,能食人。又羊齿,草名。《尔雅·释草》緜马羊齿。《郭注》草细叶,叶罗生而毛,似羊齿,今江东呼为雁齿。又黑齿,外国姓。又凿齿,人名。《山海经》羿与凿齿战於寿华之野。《郭注》凿齿,人齿如凿,长五六寸,因以为名。又习凿齿,晋人名。又《集韵》称拯切,称上声。齿也。考证:(《尔雅·释诂》齿,寿也。又儿齿,齿落更生,寿徵也。)谨按尔雅以齯齿为寿,不以齿为寿。今谨改齯齿寿也。注齿堕更生细者通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