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hé zhī qīng
成语注音:ㄙㄧˋ ㄏㄜˊ ㄓㄧ ㄑㄧㄥ
成语简拼:SHZ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俟河之清
成语解释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实现的事
成语接龙
1、俟河之清→清词丽句→句比字栉→栉比鳞差→差强人意→意味深长→长命百岁→岁聿其莫→莫明其妙→妙言要道→道不掇遗→遗风余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门大吉→吉凶未卜→卜夜卜昼→昼度夜思→思妇病母→母难之日→日甚一日→日暖风恬→恬不为怪
2、俟河之清→清辞丽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露红烟紫→紫绶金章→章句小儒→儒雅风流→流溺忘反→反攻倒算→算无遗策→策马飞舆→舆论哗然→然荻读书→书空咄咄→咄咄怪事→事不师古→古圣先贤→贤身贵体→体规画圆→圆凿方枘→枘凿方圆→圆首方足→足蹈手舞→舞凤飞龙
3、俟河之清→清辞丽曲→曲肱而枕→枕山襟海→海水难量→量才录用→用其所长→长才广度→度外之人→人间天上→上溢下漏→漏尽钟鸣→鸣钟列鼎→鼎足而三→三年五载→载沉载浮→浮光略影→影只形单→单见浅闻→闻风而至→至善至美→美益求美→美男破老→老医少卜→卜昼卜夜
4、俟河之清→清都绛阙→阙一不可→可歌可泣→泣不可仰→仰事俛畜→畜妻养子→子为父隐→隐隐约约→约定俗成→成羣结党→党同妬异→异口同声→声色犬马→马入华山→山眉水眼→眼不识丁→丁一确二→二姓之好→好自为之→之死靡二→二八女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民父母
5、俟河之清→清都紫微→微察秋毫→毫无二致→致之度外→外合里差→差三错四→四海他人→人心所归→归根到底→底死谩生→生财之道→道殣相望→望影揣情→情至意尽→尽释前嫌→嫌好道恶→恶迹昭著→著作等身→身体发肤→肤皮潦草→草率从事→事无大小→小屈大伸→伸头探脑
成语示例
(1)真所谓『俟河之清』呢!▼叶圣陶《桥上》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几个大字。
(2)迪迪写不出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3)光耀哥哥给泓妤和伊依讲解了“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故事。
(4)酒井附设中学的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5)小子不会写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最后一个字。
(6)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俟河之清”几个大字。
(7)和静高级中学的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俟河之清”。
(8)占润大哥哥给彦秀和薪邐讲了“俟河之清”的典故。
(9)真所谓『俟河之清』呢!见叶圣陶《桥上》。
(10)在前往汕头市岐山中学之前,靖涵叔叔给嫔昕和霞荥讲了『俟河之清』的历史故事。
(11)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12)在去往白水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之前,聪龙大哥哥给念夜和朵朵讲述了『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俟俟:sì <动>等待。《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河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清清:qīng 1、<形>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形>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清无大鱼。』3、<形>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4、<形>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5、<形>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形>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7、<动>清除;肃清。《谭嗣同》:『清君侧,肃宫廷。』8、<形>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俟俟:《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牀史切,音仕。待也。《礼·玉藻》在官不俟履,在外不俟车。又俟俟,衆[音zhòng]多徐行貌。《诗·小雅》儦儦俟俟。〈注〉趋则儦儦,行则俟俟。言兽之多也。又姓。《风俗通》有俟子。又《集韵》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奇。万俟,复姓。又《后周书异域传》高丽官第四等曰意俟奢。又叶于纪切,音矣。《诗·鄘风》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叶上齿。
河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清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七情切《集韵》《韵会》亲盈切,□音圊。《说文》朖也。澂水之貌。《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诗·郑风》浏其清矣。又静也,澄也,洁也。《书·舜典》直哉惟清。又水治曰清。《诗·小雅》泉流既清。又视清明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注〉视清明曰清。又《齐风》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传〉目上为名,目下为清。又酒名。《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谓醴之泲者。又凡饮皆曰清。《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又水名。《山海经》太时之山,清水出焉。《水经》清水,出河南修武县北黑山。又江名。《广舆记》清江,在临江府城南。又河名。《水经注》白沟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邑名。《春秋·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注〉清,卫邑。《诗·郑风》清人在彭。《正义》清,郑邑。又姓。宋有进士清贤。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疾正切,音净。与瀞同。又《集韵》《韵会》《正韵》□七正切,音婧。与凊同。寒也。又《韵补》叶于羊切,音瑲。《张籍诗》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黄子陂岸曲,池旷气色清。考证:(《齐风》美目清矣。)谨照原文矣改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