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四通八达

www.16system.cn 2024-01-25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tōng bā dá
成语注音:ㄙㄧˋ ㄊㄨㄙˋ ㄅㄚ ㄉㄚˊ成语正音通,不能读作『tònɡ』。
成语简拼:STB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四通八達
歇后语:蜘蛛网;火车站的轨道成语谜语井;十字路都到居庸关
成语英文:lead through at random成语日文四方八方 (しほうはっぽう)に通じている成语法文communications faciles dans toutes les directions成语德文von allen Seiten zugǎnglich

成语解释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成语释义

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语本《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後亦用『四通八达』指人。亦用於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成语用法

一、1、[义]四方相通的道路。[类]用在『到处可通』的表述上。[例](1)现在一些偏远地方都还能看到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地底下四通八达的隧道。(2)要成为繁荣的大城市,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必要条件。2、[义]形容交通便利。[类]用在『交通便利』的表述上。[例](1)台北市自从捷运网完成後,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大城市。(2)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又位居市中心,向来是商家必争之地。(3)以岛屿型的国家而言,有无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关键。(4)香港先天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後天的建设,一直是海、陆、空的转运站,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二、作谓语、定语;指道路等。

近义词

八达四通、四通五达、四会五达、畅通无阻、畅行无阻、六通四达、四冲八达、四冲六达

反义词

山重水复、路绝人稀、断潢绝港、水泄不通

关联成语

四通五达、八达四通

成语接龙

1、四通八达→达观知命→命世之才→才高行厚→厚往薄来→来者勿拒→拒谏饰非→非亲非故→故态复还→还醇返朴→朴讷诚笃→笃信好学→学浅才疏→疏不闲亲→亲如手足→足不逾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死不易→易如反掌掌上明珠→珠璧交辉→辉煌金碧→碧鬟红袖→袖里玄机

2、四通八达→达观知命→命在朝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飞鸾→鸾翱凤翥→翥凤翔鸾→鸾翔凤集→集苑集枯→枯耘伤岁→岁月如梭→梭天摸地→地网天罗→罗掘俱穷→穷鸟归人→人面兽心→心手相忘→忘生舍死→死心塌地→地下修文→文无点易→易如破竹→竹清松瘦→瘦骨零丁

3、四通八达→达官贵人→人微言轻→轻怜痛惜→惜指失掌→掌上明珠→珠歌翠舞→舞文饰智→智穷才尽→尽忠竭力→力争上游→游回磨转→转斗千里→里外夹攻→攻苦食啖→啖以重利→利傍倚刀→刀光剑影→影形不离→离鸾别鹤→鹤长鳬短→短兵接战→战战兢兢→兢兢战战→战战业业

4、四通八达→达官贵人→人以群分→分星劈两→两头白面→面朋口友→友风子雨雨打风吹→吹篪乞食→食玉炊桂→桂子飘香→香消玉损→损人肥己→己溺己饥→饥飡渴饮→饮犊上流→流离播迁→迁风移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絶风清→清源正本→本固邦宁→宁缺勿滥→滥竽充数

5、四通八达→达官贵要→要而言之→之死靡他→他乡故知→知书识礼→礼崩乐坏→坏法乱纪→纪群之交→交口称赞→赞声不绝→绝仁弃义→义海恩山→山眉水眼→眼花缭乱→乱作一团→团花簇锦→锦绣江山→山穷水絶→絶后光前→前俯后仰→仰而赋诗→诗书发冢→冢木已拱→拱揖指挥

成语示例

(1)《清史稿·卷一五一·交通二·轮船》:『若镇扬、镇浦、苏杭、苏沪、常镇各航路,四通八达,往往为外人所经营,其公司多不过数万金,视轨路之动需千百万者,难易迥殊。』

(2)《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他那院里同住着一大些人,其余又烧得四通八达的,没个背净去处,这可成了「赖象嗑瓜子,眼饱肚中饥」的勾当!』

(3)《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且北通大魏,西接强秦,此二国者,未可以高枕而待之。』

(4)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5)《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6)《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

(7)《宋史·卷四二一·陈宗礼列传》:『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类引贪浊。』

(8)宋·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

(9)香港先天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後天的建设,一直是海、陆、空的转运站,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10)现在一些偏远地方都还能看到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地底下四通八达的隧道。

(11)以岛屿型的国家而言,有无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关键。

(12)台北市自从捷运网完成後,就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大城市。

(13)要成为繁荣的大城市,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必要条件。

(14)…中产以上人家,家中都自备有船,江南水乡,河道四通八达,密如蛛网,一般人出行都是坐船,所谓『北人乘马…——当代·金庸《鹿鼎记》

(15)…』…——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坂面中学的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通八达”。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四通八达”几个大字。

(3)达达写不出成语“四通八达”,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4)第四,在美国,想靠疯狂的钻井机们致富的话,它们四通八达的管道如蜘蛛网般,所以能输送天然气到市场上。

(5)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火车构成市内和郊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6)康滕叔叔给琶丁和焱霞介绍了“四通八达”的成语故事。

(7)另一方面,柏林证明了首都的中心地带仍然能够充满活力和四通八达。

(8)美国气候多样,风景秀丽,公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驱车前往任何值得观光的地方。

(9)区内的乡镇公路密如蛛网,水泥路、沥青路通到每个村庄,风雨无阻,四通八达。

(10)日本拥有先进的地铁技术与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地铁丰富了城市的商业空间。

(11)山西基础设施完善,铁路四通八达,公路纵横交错,空中航线不断扩展,邮电通讯方便快捷,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12)首先,他们对中国夸赞一番,四通八达的公路、一流的机场、北京官员的超级智慧以及集权政府的超然效率等等。

(13)四通八达的公共及个人铁路网为观光提供了便捷,游客们可以步行,也可以骑自行车。

(14)他们希望这些四通八达的新干线会会让中国的发展如虎添翼,并且让中国获得比其他经济体更有利的竞争优势。

(15)小抗不会写成语“四通八达”的最后一个字。

(16)英国的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但是并不十分可靠。

(17)这项研究同样还发现具有四通八达的列车系统的城市与家庭花在交通成本最少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高的关联度。

(18)这些平原内的河流交叉成网,四通八达,河面宽度大多在20米到50米之间,水深在3米到5米左右。

(19)这些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水泥纽带加速了千百万美国人从市中心向郊区的迁移。

(20)中东欧国家位于欧洲心脏地带,交通四通八达,是联系东西方市场的桥梁。

(21)中国的主要城市有四通八达的自行车道,意味着骑车人可以避开高峰时的交通阻塞。

(22)总之,图书馆的概念已经变得如此四通八达、如此普遍,以至于它不再代表任何东西。

成语出处

《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成语典源

#《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於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於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注](1)典故或见於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2)陈留:汉县名。位於河南省开封市之南,濒惠济河南岸。(3)冲:音ㄔㄨㄥ,交通要道。[参]晋·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成语典故

『四通八达』原作『四通五达』。秦末辩士郦食其(ㄧˋ ㄐㄧ),在高阳谒见沛公刘邦,谈论起天下局势,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认为秦国不是轻易可以打败的,不如先占领陈留,因为陈留不仅是畅达无阻的交通要地,并且积存了不少粮食。而他和陈留县令熟识,可以帮忙游说。後来『四通八达』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交通便利。较早的书证如:晋人程本《子华子·晏子问党》:『且齐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骄》:『闻之汉末,诸无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骄慢傲,不入道检者,为都魁雄伯,四通八达。』『四通八达』指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而《朱子语类·卷一一·学·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四通八达』一词的意思则是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