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hé zhī qīng,rén shòu jǐ hé成语简拼:SHZQRSJ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成语解释
俟:等待。人的寿命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几个大字。
(2)迪迪写不出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3)光耀哥哥给泓妤和伊依讲解了“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故事。
(4)酒井附设中学的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5)小子不会写成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最后一个字。
(6)在去往白水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之前,聪龙大哥哥给念夜和朵朵讲述了『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几何几何:[jǐhé] (1)多少(用于反问)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所杀几何。――唐·李朝威《柳毅传》;相去能几何。――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价值几何。(2)几何学简称。
人寿人寿:[rénshòu] 指人的健康寿命。人寿保险。
俟俟:sì <动>等待。《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送东阳马生序》:『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河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清清:qīng 1、<形>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形>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清无大鱼。』3、<形>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4、<形>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5、<形>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形>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7、<动>清除;肃清。《谭嗣同》:『清君侧,肃宫廷。』8、<形>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寿寿:shòu 1、<形>长寿。《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又] 〈动〉长存;永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2、<名>寿命。《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3、<动>敬酒、献礼祝人长寿。《鸿门宴》:『若入前为寿。』
几几:jǐ 1、<数>多少。推测、询问数目。《阿房宫赋》:『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数>表示不确定的小数目。《江南逢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jī 1、<名>低矮的桌子。《项脊轩志》:『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2、<动>近;接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3、<副>几乎;差一点。《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4、<形>细小;细微。《后汉书·陈宠传》:『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5、<名>事情的细微迹象或动向。《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何何:hé 1、<代>(1)什么。《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哪里。《齐桓晋文之事》:『何由知吾可也。』《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3)为什么。《过秦论》:『为天下笑者,何也?』(4)怎么。《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何能及君也?』(5)哪;哪个。《诗经·隰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2、<副>多么。《汉书·东方朔传》:『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hē<动>通『呵』,呵问。《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hè<动>通『荷』,扛,背。《诗经·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何祋。』
俟俟:《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牀史切,音仕。待也。《礼·玉藻》在官不俟履,在外不俟车。又俟俟,衆[音zhòng]多徐行貌。《诗·小雅》儦儦俟俟。〈注〉趋则儦儦,行则俟俟。言兽之多也。又姓。《风俗通》有俟子。又《集韵》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奇。万俟,复姓。又《后周书异域传》高丽官第四等曰意俟奢。又叶于纪切,音矣。《诗·鄘风》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叶上齿。
河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清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七情切《集韵》《韵会》亲盈切,□音圊。《说文》朖也。澂水之貌。《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诗·郑风》浏其清矣。又静也,澄也,洁也。《书·舜典》直哉惟清。又水治曰清。《诗·小雅》泉流既清。又视清明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注〉视清明曰清。又《齐风》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传〉目上为名,目下为清。又酒名。《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谓醴之泲者。又凡饮皆曰清。《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又水名。《山海经》太时之山,清水出焉。《水经》清水,出河南修武县北黑山。又江名。《广舆记》清江,在临江府城南。又河名。《水经注》白沟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邑名。《春秋·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注〉清,卫邑。《诗·郑风》清人在彭。《正义》清,郑邑。又姓。宋有进士清贤。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疾正切,音净。与瀞同。又《集韵》《韵会》《正韵》□七正切,音婧。与凊同。寒也。又《韵补》叶于羊切,音瑲。《张籍诗》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黄子陂岸曲,池旷气色清。考证:(《齐风》美目清矣。)谨照原文矣改兮。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寿寿:《丑集中·士字部》《唐韵》《集韵》□承咒切,音绶。《说文》久也。凡年齿皆曰寿。《书·君奭》天寿平格。《诗·大雅》作召公考,天子万寿。《左传·僖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注〉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董子繁露》寿者,酬也。寿有短长,由养有得失。《前汉·王吉传》心有尧舜之志,则体有松乔之寿。又以金帛赠人曰寿。《史记·刺客传》严仲子奉。黄金百镒,为聂政母寿。又星名。《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又地名。平寿,卫下邑。《左传·昭二十年》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灵寿,古中山邑。《史记·魏世家》乐羊拔中山,文侯封之灵寿。又汉寿,亭名,在蜀严道。曹操以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山名。《史记·五帝纪》舜作什器于寿山。又寿山在福州侯官县,产文石,可为印章,五色具备,惟艾绿色者少。《宋·黄干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又水名。寿水,在太原寿阳县,其源有二,一出要罗村,一出颉讫村,合流入于洞涡河。又木名。灵寿木,可为杖。《山海经》灵寿实华。《吕氏春秋》寿木之华。又姓。吴王寿梦之后。又常寿,复姓。又《广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雠上声。《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按酒寿俱有韵,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诸韵书分载有宥二韵,寿字亦然,非寿读若受,专属上声,读若授,专属去声也。
几几:《子集下·几字部》《唐韵》居履切《集韵》《韵会》举履切《正韵》居里切,□寄上声。《说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诗·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礼·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刘歆·西京亲记》汉制,天子玉几,冬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则细□为橐[音tuó]以冯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传·昭五年》设机而不倚。又几几,安重貌。《诗·豳风》赤舄几几。(几)(古文)《唐韵》居衣切《集韵》《韵会》居希切,□音机。《说文》微也。《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书·臯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传〉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又《说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尔雅·释诂》几,危也。〈注〉几,犹殆也。《诗·大雅》天之降罔,维其几矣。又《玉篇》期也。《诗·小雅》卜尔百福,如几如式。〈疏〉所以与汝百种之福,其来早晚,如有期节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又《尔雅·释诂》庶几,尚也。〈疏〉尚,谓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几改之。又察也。《礼·玉藻》御瞽几声之上下。《周礼·地官·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注〉不物,与衆[音zhòng]不同。又《司关》无关门之征犹几。〈注〉无租税,犹苛察不得令奸人出入。又《韵会》将及也。《尔雅·释诂》近也。《易·中孚》月几望。《礼·乐记》知乐则几於礼矣。《史记·留侯世家》几败乃公事。○按《尔雅》《释文》音机,《史记索隐》音祈,《礼记》《释文》音讥。又巨依反。《韵会》云:□机祈二音,是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渠希切,音祈。《集韵》器之沂鄂也。《礼·郊特牲》丹漆雕几之美。〈注〉几,谓漆餙沂鄂也。〈疏〉雕,谓刻镂。几,谓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为沂鄂。《释文》几,巨依反。又《广韵》居狶切《集韵》《韵会》举岂切,□机上声。《玉篇》几几,多也。《广韵》几,何也。《韵会》几,数问多少之辞。《左传·僖二十七年》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史记·万石君传》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又《韵会》未多时曰无几。又物无多,亦曰无几。又《广韵》《集韵》《韵会》□其既切,祈去声。《广韵》几,未已也。又《集韵》与觊通。《左传·哀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注〉冀君来。《史记·晋世家》无几为君。〈注〉几,谓望也。
何何:《子集中·人字部》《唐韵》胡歌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贺平声。曷也,奚也,孰也,诘词也。《书·臯陶谟》禹曰何。《诗·小雅》夜如何其。又谁何。犹言莫敢如何也。《贾谊·过秦论》□利兵而谁何。又未多时曰无何,亦曰无几何。《史记·曹参传》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又《前汉·袁盎传》南方□湿,君能日饮,无何,可免祸也。〈注〉无何,言更无余事也。又《南史·西域传》西域呼帽为突何。又《古今乐录》羊无夷伊那何,皆曲调之遗声。又国名。《隋书》西域有何国。又姓。又娙何,汉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韵》《正韵》□下可切,贺上声。同荷。儋也,负也。《易·噬嗑》何校灭耳。《诗·曹风》何戈与祋。《小雅》何蓑何笠。《商颂》百禄是何。又通诃。《前汉·贾谊传》大谴大何。〈注〉谴,责也。何,诘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