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tōng fú còu
成语简拼:STF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四通輻輳
成语解释
辐辏:车辐凑集于毂上。比喻四方人才或货物像车辐聚于毂上一样地汇集在一起。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四通辐辏”几个大字。
(2)徳一叔叔给陇娜和玲娇讲解了“四通辐辏”的历史故事。
(3)露露写不出成语“四通辐辏”,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4)吕梁贺昌中学的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通辐辏”。
(5)小静不会写成语“四通辐辏”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地四平,诸侯四通辐辏,无名山大川之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辐辏辐辏:[fúcòu] 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史记·货殖列传序》。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通通:tōng 1、<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副>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
辐辐:fú <名>连接车轮轴心与轮圈的直木条。《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辏辏:còu 车轮上的辐条内端集于毂上。[引] 聚;聚集。关汉卿《四春园》三折:『端的是辏集人烟,骈阗市井。』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通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
辐辐:《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六切,音福。《说文》轮轑也。《诗·小雅》员于尔辐。〈注〉员,益也。辐,谓轮中木之直指者。下有葘以指辋,上有爪以凑毂。《周礼·冬官考工记》辐也者,以为直指也。又轮辐三十,以象日月。〈注〉所以象其运行也。又叶笔力切,音必。《诗·魏风》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叶下直食。
辏辏:《酉集下·车字部》《广韵》仓奏切《集韵》《韵会》《正韵》千□切,□音腠。《广韵》辐辏,辐共毂也。《前汉·叔孙通传》四方辐辏。〈注〉辏,聚也。言如车辐之聚於毂也。通作凑。《史记·张仪传》四通辐凑。又《贾谊传》辐凑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