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不张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wéi bù zhāng成语简拼:SWB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四維不張
成语解释
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成语示例
(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日君欲立国之纲纪,必张四维,以使其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成语造句
(1)帆帆写不出成语“四维不张”,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2)瀚芝哥哥给羽燕和琢怡讲述了“四维不张”的成语典故。
(3)黎平岩洞中学的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维不张”。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四维不张”几个大字。
(5)苗苗不会写成语“四维不张”的最后一个字。
(6)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7)老爷曾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8)即时开读其书曰:膑闻仁义礼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9)在去往汨罗市第一中学的出租车上,伯翰叔叔给子乐和识乎讲了『四维不张』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四维四维:[sìwéi] (1)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3)指四方。流落四维。(4)即四肢。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维维:wéi 1、<名>系物的大绳子。《淮南子·天文》:『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引] 对事物起重要作用的东西,常与『纲』连用,指国家的法度。《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2、<动>系;连结。《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3、<名>隅;角落。《淮南子·天文》:『东北为报德之维也。』4、<动>通『惟』,思考。《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维万世之安。』5、<介>由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6、<连>和;与;同。《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旐维旟矣。』7、<语气词>放在句首。《史记·秦始皇本纪》:『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又] <语气词>用以帮助判断。《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维皇帝。』[辨] 惟,唯,维。见『惟』字。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张张:zhāng 1、<动>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2、<动>开弓。《诗经·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3、<形>紧张;紧。《礼记·杂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4、<动>张开。《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5、<动>张大;扩大。《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6、<动>铺张;夸大。《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只管虚张声势。』7、<动>陈列;设置。《群英会蒋干中计》:『大张筵席。』8、<动>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9、<动>纺望。《水浒传》:『在门缝里张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成语有『东张西望』。10、<量>《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zhàng 1、<形>骄傲自大。《左传·桓公六年》:『随张,必弃小国。』2、<形>通『胀』,肚内膨胀。《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3、<动〉涨;布满。《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4、<名>通『帐』,帷帐。《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张本] 预为布置,为将来的行事准备条件。[张目] 睁大眼睛。助长声势。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维维:《未集中·糸字部》《广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隹切,□音惟。《说文》车盖维也。又《博雅》系也。《诗·小雅》絷之维之。〈传〉维,系也。《公羊传·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马维娄。〈注〉系马曰维,系牛曰娄。又《诗·小雅》四方是维。《周礼·夏官·大司马》以维邦国。〈注〉维,犹连结也。又《仪礼·太射礼》中离维纲。〈注〉侯有上下纲,其邪制射舌之角为维。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屠维。又《前汉·贾谊传》是犹度江河亡维楫。〈注〉维,所以系船。又《管子·牧民篇》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又《淮南子·天文训》帝张四维,运之以斗。又《楚辞·天问》干维焉系。〈注〉维,纲也。又《尔雅·释诂》伊维侯也。〈注〉发语辞。《韵会》案六经惟维唯三字皆通作语辞,又训独,尚书助辞皆用惟字,诗助辞多用维字,左传助辞用唯字,论语助辞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维糸,系也。唯从口,专辞也,应辞也。然皆语辞,古书皆通用之。又地名。《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注〉应劭曰:故莱夷维邑。又姓。《姓氏急就篇》汉维汜,妖巫,卷县人。又於恭切,音雍。《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卢维。《释文》卢音雷。维,於恭反。考证:(《楚辞·天问》干维焉系。〈注〉维,纲也。)谨照原文纲也改纲也。(《尔雅·释诂》维,伊维也。)谨照原文改伊维侯也。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张张:《寅集下·弓字部》(古文)弡《唐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帐平声。《说文》施弓弦也。《礼·曲礼》张弓尚筋。《仪礼·乡射礼》胜者执张弓。又《广雅》大也。《诗·大雅》孔修且张。《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又《广雅》施也。《史记·武帝纪》张羽旗,设供具,以祀神君。又《广韵》开也。《老子·道德经》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又《韵会》设也。《史记·曹相国世家》取酒张坐饮。又施弦曰张。《前汉·董仲舒传》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又罗取鸟兽曰张。《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注〉弧张,罿罦之属。《后汉·王乔传》自县诣台朝,辄有双凫飞来,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又计物之数曰张。《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后汉·明帝八王传》宠有强弩数千张。又星名。《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正义》张六星,六为嗉,主天厨饮食,赏赉觞客。又譸张,诳也。《书·无逸》民无或胥,譸张为幻。又蹶张,以足张弩也。《前汉·申屠嘉传》以材官蹶张。〈注〉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师古曰: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张者曰蹶张。又乖张,相戾也。《司马贞·补史记序》其中远近乖张。又姓。《广韵》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炖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诗·小雅》张仲孝友。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亮切,音帐。《广韵》张施。《集韵》□设也。《周礼·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张事。《前汉·王尊传》供张如法而办。又《韵会》自侈大也。《左传·桓六年》随张必弃小国。《释文》张,猪亮反。又张弦之张,亦音帐。《嵆康·琴赋》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亮。又与胀通。《左传·成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厠。〈注〉张,胀满也。又与帐通。《史记·高帝纪》复留止张饮三日。〈注〉张,帏帐也。又《左传·僖十五年》阴血周作,张脉偾兴。〈疏〉血既动作,脉必张起,故言张脉也。《释文》张,中亮反。又雄张。《后汉·班超传》于寘王雄张南道。〈注〉雄张,犹炽盛也。张,丁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