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shū wǔ jīng
成语简拼:SSW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四書五經
成语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儒家经典
近义词
六艺经传
成语接龙
1、四书五经→经邦纬国→国色天姿→姿意妄为→为国为民→民生国计→计无返顾→顾景惭形→形形色色→色色俱全→全无心肝→肝髓流野→野无遗才→才广妨身→身价百倍→倍道而进→进锐退速→速战速决→决一死战→战战惶惶→惶惶不安→安居乐业→业业矜矜→矜功伐能→能者多劳
2、四书五经→经帮纬国→国富民丰→丰草长林→林下高风→风华正茂→茂林修竹→竹篮打水→水米无交→交头互耳→耳目喉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谢不敏→敏而好学→学识渊博→博而不精→精明能干→干将莫邪→邪魔外道→道头知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
3、四书五经→经国之才→才短气粗→粗衣粝食→食藿悬鹑→鹑衣鹄面→面如满月→月朗星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文纬武→武爵武任→任贤使能→能文能武→武不善作→作金石声→声名藉甚→甚嚣尘上→上嫚下暴→暴殄天物→物稀为贵→贵古贱今→今生今世→世道人情→情窦初开
4、四书五经→经国之才→才疏学浅→浅斟低唱→唱沙作米→米已成炊→炊沙镂冰→冰天雪地→地主之仪→仪静体闲→闲花野草→草率从事→事缓则圆→圆木警枕→枕山襟海→海不波溢→溢美之辞→辞巧理拙→拙贝罗香→香消玉碎→碎身粉骨→骨瘦如柴→柴毁骨立→立身处世→世扰俗乱
5、四书五经→经久不息→息迹静处→处安思危→危急存亡→亡可奈何→何患无辞→辞多受少→少安毋躁→躁言丑句→句栉字比→比物假事→事以密成→成城断金→金尽裘敝→敝盖不弃→弃义倍信→信而有证→证据确凿→凿壁偷光→光明正大→大旱望云→云兴霞蔚→蔚成风气→气息奄奄
成语示例
(1)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2)…当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说得兴起,将书架上的四书五经一部部搬将下来,布成山峰、山谷、河流、道路之形…——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四书五经”及后来在此基础上繁衍的学说,都是制约每一个中国人包括皇帝、领袖在内的经书。
(2)本书含《四书五经》,包括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版。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四书五经”几个大字。
(4)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
(5)小滨写不出成语“四书五经”,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6)小红不会写成语“四书五经”的最后一个字。
(7)小学的课程还是四书五经那一套。由于祖父早先的训诲,赵树理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8)新世际中学的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书五经”。
(9)子奶奶给孙子和小外甥讲述了“四书五经”的故事。
(10)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11)老三书读得最好,什么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12)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
(13)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14)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只得统兵出营,亲自押阵。
(15)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见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16)溥仪虽不曾宠幸她,还是为她请来英文老师以及名儒传授英语、四书五经、诗词格律。
(17)在前往长城博物馆的飞机上,墨奶奶给她的孙女和小外甥讲解了『四书五经』的历史故事。
(18)『四书五经』及后来在此基础上繁衍的学说,都是制约每一个中国人包括皇帝、领袖在内的经书。
(19)这老头儿还读过四书五经,可是教出这些个儿女来——全做些颠颠倒倒的事!见张天翼《儿女们》二。
成语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四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南宋朱熹著《四书集注》,科举时代认为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书书:shū 1、<动>写。《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动>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3、<名>文字。《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名>书法。《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5、<名>信。《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名>文书;公文。《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7、<名>书籍。《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8、<名>指《尚书》。9、<名>曲艺的一类。《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五五:1、wǔ数目,四加一后所得。2、wǔ我国民族音乐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经经:jīng 1、<名>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同《织妇怨》:『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2、<名>经络;经脉。《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畖乎?』3、<名>经典;经书。《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4、<名>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与『史』、『子』、『集』相对。《复庵记》:『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5、<名>分界;界线。《察传》:『是非之经,不可不分。』6、<动>上吊;缢。《史记·田单列传》:『经其颈于树枝。』7、<动>经过;经历。《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8、<动>治理。《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又] <动>合符常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经纪] (1)纲常;法度。(2)条理;秩序。(3)经营;料理。(4)买卖,贸易。[经年]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经传]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书书:《辰集上·曰字部》《广韵》伤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舒。《说文》作□,着也。从聿从者。隷省作书。《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注〉书契,所以决断万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书,六书之品。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艺,五曰六书。〈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着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又书有六体。《前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隷书、缪篆、虫书。又《说文》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隷书。又《尙书序疏》诸经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从事着,圣贤阐敎,事显於言,言惬羣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故百氏六经总曰书也。《史记·礼书注》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释名》书,庶也。纪庶物也。又《诗·小雅》畏此□书。〈传〉□书,戒命也。〈疏〉古者无纸,有事书之於□,故曰□书。又《周礼·天官·司书注》主计会之簿书。又《左传·昭六年》郑人铸□书。〈注〉铸□书於鼎。又《左传·昭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按即书牍也。又《前汉·董仲舒传》对亡应书者。〈注〉书,谓诏书也。又官名。《前汉·成帝纪》初置尙书,员五人。又《百官公卿表》中书谒者。
五五:《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韵会》疑古切《集韵》《正韵》阮古切,□音午。《增韵》中数也。《易·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书·武成》列爵惟五。《诗·鄘风》良马五之。又格五。《后汉·梁冀传》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注〉行棊相塞谓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音chéng]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又《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又十五夜曰三五。《谢灵运诗》期在三五夕。《崔曙诗》秒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又姓。汉五京。又第五,五鹿,皆复姓。崔曙《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经经:《未集中·糸字部》坕《唐韵》《广韵》古灵切《集韵》《韵会》《正韵》坚灵切,□音泾。《说文》织也。《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经纶。〈疏〉经,谓经纬。又《易·颐卦》拂经於丘。〈注〉经犹义也。又《书·酒诰》经德秉哲。〈传〉能常德持智。《左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又《诗·大雅》经之营之。〈传〉经,度之也。又《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注〉经,谓为之里。〈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注〉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又《礼·月令》毋失经纪。〈注〉谓天文进退度数。又《礼·经解疏》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注〉夫治外,妇治内,各治其物。又《论语》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何晏注》经,经死於沟渎之中。《晋语》雉经於新城庙。《释名》屈颈闭气曰雉经,如雉之为也。又《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注》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又《韵补》叶居良切。《韩愈·此日足可惜诗》闭门读书史,清风窗户凉。日念子来游,子岂知我情。别离未为久,辛苦多所经。情音翔。《五经文字》作□者,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