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ǐ kuì shǔ hài
成语注音:ㄧˇ ㄎㄨㄟˋ ㄕㄨˇ ㄏㄞˋ
成语简拼:YKSH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蟻潰鼠駭
成语解释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蚁溃鼠骇→骇龙走蛇→蛇雀之报→报效万一→一物不知→知行合一→一倡三叹→叹为观止→止戈散马→马前泼水→水宿风餐→餐风茹雪→雪花飞舞→舞弄文墨→墨守成规→规求无度→度外之人→人浮于事→事与原违→违条舞法→法不徇情→情逐事迁→迁莺出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
2、蚁溃鼠骇→骇人听闻→闻风而兴→兴云致雨→雨卧风餐→餐松啖柏→柏舟之誓→誓天断发→发奸摘覆→覆公折足
成语造句
(1)成语蚁溃鼠骇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诚诚写不出成语“蚁溃鼠骇”,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3)黑池中学的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蚁溃鼠骇”。
(4)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蚁溃鼠骇”几个大字。
(5)小灰不会写成语“蚁溃鼠骇”的最后一个字。
(6)亿元大哥哥给子意和沁缆讲了“蚁溃鼠骇”的典故。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剑门铭序》:『左师出于剑门,大攘顽嚚,谕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蚁蚁:yǐ(1)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姓。
溃溃:kuì 1、<动>决口;水决破堤岸而出。《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2、<动>突破;弄破。《庄子·列御寇》:『死痈溃痤者,得车一乘。』3、<动>溃散;离散。《教战守策》:『而民不至于惊溃。』4、<动>溃烂;腐烂。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骇骇:hài 1、<动>马受惊。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骇,鼓而惊之。』2、<形>吃惊;惊慌;害怕。《滕王阁序》:『川泽纡其骇属。』《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3、<动>骚乱;惊扰。《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蚁蚁:《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鱼倚切《集韵》鱼绮切,□音舣。《说文》作螘,蚍蜉也。《尔雅·释虫》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别名蚍蜉,俗呼马蚍蜉。小者即名螘,齐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齐鲁之间谓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间谓之元蚼,燕谓之蛾蛘。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名□,即飞螘也。《古今注》河内人□河而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以火烧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大蚁,故名蚁曰元驹。《续博物志》白蚁闻竹鸡之声化为水。又蚁裳。《书·顾命》麻冕蚁裳。〈传〉蚁,裳名,色元。又蚁丘,山名。《庄子·则阳篇》孔子之楚,舍于蚁丘之浆。又白蚁,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骏,三曰白蚁。又浮蚁,醪汁滓酒也。《张衡·南都赋》浮蚁若萍。又《唐韵古音》鱼我切。义同。《尔雅》本作螘。《礼记》通作蛾。详蛾字注。
溃溃:《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对切,音绘。《前汉·文帝纪》大水溃出。〈注〉旁决曰溃。又乱也。《诗·大雅》溃溃回遹。又散也。《左传·文三年》民逃其上曰溃。《公羊传》国曰溃,邑曰叛。又遂也。《诗·小雅》是用不溃于成。又怒也。《诗·邶风》有洸有溃。《韩诗》溃溃,不善之貌。又水相交过曰溃。《宋玉·高唐赋》溃淡淡而□入。又溃濩,水势相激貌。《郭璞·江赋》溃濩泧漷。又《集韵》胡隈切,音回。义同。又户代切,音□。与瀣同。又胡骨切,音搰。决也。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骇骇:《亥集上·马字部》《唐韵》侯楷切《集韵》《韵会》《正韵》下楷切,□音蟹。《玉篇》惊起也。《公羊传·哀六年》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注〉以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又《集韵》与駴同。《周礼·夏官·大司马》鼓皆駴。《释文》駴本亦作骇。《王粲·英雄记》整兵骇鼓。又散也。《陆机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协风旁骇,天晷仰澄。〈注〉言和风远驰四方也。又水名。《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一曰徒骇。〈疏〉禹疏九河以徒衆[音zhòng]起,故云徒骇。又人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又叶许己切,音喜。《吴子·治兵篇》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韩愈·郓州谿堂诗》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燕賔,其鼓骇骇。又叶于支切,音怡。《韩愈·泷吏诗》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按古音骇读作矣,转怡声。又叶喜语切,音许。《陆机·凌霄赋》因扶桑而东顾兮,天倾光之可骇。惑坤舆之茫茫兮,心蒙蔽而无绪。〈注〉绪,上声。又叶许计切,音戏。《苏辙·黄楼赋》舞鱼龙於隍壑,阅帆樯於睥睨。方飘风之迅发,震鼙鼓之惊骇。考证:(《陆机诗》三后始基,世武不承。)谨照原文不承改丕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