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guāng yòng huì
成语注音:ㄊㄠ ㄍㄨㄤ ㄩㄥˋ ㄏㄨㄟˋ
成语简拼:TGY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韜光用晦
成语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韬光隐晦、韬光养晦、韬光俟奋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韬光用晦”几个大字。
(2)六十八中学的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韬光用晦”。
(3)芮芮不会写成语“韬光用晦”的最后一个字。
(4)小军写不出成语“韬光用晦”,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5)悦欣叔叔给保君和香橼讲了“韬光用晦”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韬韬:tāo<书>(1)弓或剑的套子。(2)比喻隐藏:韬光养晦。(3)兵法:六韬;韬略。
光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用用:yòng 1、<动>使用。《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2、<动>任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动>效力。《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木兰诗》:『木兰不用尚书郎。』5、<名>才能。《原毁》:『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6、<名>资财。《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7、<名>用处;作用。《赵威后问齐使》:『此率民出于无用者,何至今不杀乎。』8、<介>根据;凭。《陌上桑》:『何用识夫婿。』9、<介>因为;由于。《劝学》:『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介>在。《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用事] (1)行事。旧时多指祭祀之事。(2)掌权;管事。(3)引用典故。[用武] (1)使用武力。(2)施展才能。
晦晦:huì 1、<名>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2、<形>昏暗。《涉江》:『下幽晦以多雨。』[又] 隐晦;不显著。《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3、<动>隐藏。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晦迹。』[又] 隐逸;不做官。《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谓也。』4、<形>凋零。江淹《杂体记·王征君》:『寂历百草晦。』
韬韬:《戌集中·韦字部》《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韦舀声。《玉篇》刃衣也。《广韵》藏也。《诗·小雅·彤弓传》櫜韬也。又《周颂·时迈疏》櫜者,弓衣。一名韬弓,故纳弓於衣谓之韬弓。又《玉篇》义也。又《玉篇》韬杠也。《仪礼·乡射礼》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注〉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颈也。又《玉篇》宽也。又《韵会》与弢同。《前汉·艺文志》《六弢》。〈注〉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弢与韬同。又《集韵》叨号切,音套。臂衣也。《集韵》或作鞱。
光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
用用:《午集上·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余颂切,容去声。《说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书·臯陶谟》天讨有罪,五□五用哉。又《广韵》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杜甫诗》古来才大难为用。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疏〉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货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疏〉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又以也。《诗·小雅》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古乐府》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又庸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又《增韵》器用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牷牲用以容。〈传〉器实曰用。《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又《广韵》通也。又姓。汉有用蚪,为高唐令。又《韵补》叶余封切,音容。《诗·小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陆贾新语》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则为太山衆[音zhòng]本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又《六书正伪》周伯琦曰:用,古镛字,钟也。古□识,商钟寅簋钟字皆作用,后人借为施用字。考证:(《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器用也。)谨照原文赖其下增利字。
晦晦:《辰集上·日字部》《唐韵》荒内切《集韵》《韵会》呼内切《正韵》呼对切,□音诲。《说文》月尽也。《释名》晦,灰也。火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左传·成十六年》陈不违晦。〈注〉晦,月终。又《易·随卦》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注〉晦,晏也。又《诗·陈风》风雨如晦。〈传〉晦,昏也。又《诗·周颂》遵养时晦。〈传〉晦,昧也。又《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注〉晦亦微,谓约言以纪事,事叙而名微。又《左传·昭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注〉晦,夜也。又《公羊传·僖十五年》晦者何,冥也。又《尔雅·释天》雾谓之晦。又《班固·幽通赋》鲜生民之晦在。〈注〉晦,亡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