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tāo bù duàn
成语注音:ㄊㄠ ㄊㄠ ㄅㄨˋ ㄉㄨㄢˋ
成语简拼:TTB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滔滔不斷
成语解释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用法
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近义词
[同]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
成语示例
(1)《三侠五义·第五回》:『他姓甚名谁,家住那里,他家有何人,作何生理,怎麽遇害,是谁害的,滔滔不断说了一回,清清楚楚。』
(2)《镜花缘·第八六回》:『常听人说亭亭姐姐腹中渊博,我故意弄这冷题目问他一声,果然滔滔不断,竟说出一大篇来。』
(3)我一心只想翡翠镯子,那知青钿妹妹同他们谈论算法,滔滔不断,再也说不完。▼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
(4)…水面,露著半身,个个口内喷水,就如瀑布一般,滔滔不断,一派寒光,直向众人喷去。真是水能克火,霎时火光…——清·李汝珍《镜花缘》
(5)…一见,把口一张,那酒就如涌泉一般,一道白光,滔滔不断,直向四妖喷去,登时洞里洞外,酒气扑鼻。这股酒香…——清·李汝珍《镜花缘》
(6)…心只想翡翠镯子,那知青钿妹妹同他们谈论算法,滔滔不断,再也说不完。』闺臣道:『适因算法偶然想起家父当…——清·李汝珍《镜花缘》
(7)…得?』闺臣道:『适才我刚说怎么不讲考试,你就滔滔不断,说出一大篇来,岂非是你大笔么?』道姑道:『贫道…——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柏水学校的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滔滔不断”。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滔滔不断”几个大字。
(3)大勇不会写成语“滔滔不断”的最后一个字。
(4)丰丰写不出成语“滔滔不断”的拼音。
(5)海光大哥哥给文兵和凤歌介绍了“滔滔不断”的历史典故
(6)去马鬃中学的小面包车上,志畅大哥哥给湄繇和辰虹讲述了『滔滔不断』的历史典故
(7)道姑一见,把口一张,那酒就如涌泉一般,一道白光,滔滔不断,直向四妖喷去,登时洞里洞外,酒气扑鼻。
(8)我一心只想翡翠镯子,那知青钿妹妹同他们谈论算法,滔滔不断,再也说不完。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
(9)正在惊慌,猛见海中撺出许多妇人,都是赤身露体,浮在水面,露着半身,个个口内喷水,就如瀑布一般,滔滔不断,一派寒光,直向众人喷去。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断不断:[bùduàn] (1)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没干扰或阻碍的。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3)继续但时有停顿的。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4)不绝,接连不断。夏天这里洪水不断。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滔滔滔滔:(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滔滔,无边无际。(2)比喻话多,连续不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滔滔:[tāo] 〈动〉(1)使大水泛滥。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2)云集一起地涌往。无器而民滔乎前。――《庄子》。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断断:duàn 1、<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滔滔:《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水漫漫大貌。《书·尧典》浩浩滔天。又流貌。《诗·齐风》汶水滔滔。又慢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又水名。《穆天子传》庚辰至於滔水。又八风之一。《吕氏春秋》东方曰滔风。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训》西南戎州曰滔土。又《集韵》徒刀切,音陶。聚也。《庄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文》从水舀声。舀音由。凡慆蹈韬绦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阎谄欿等字□从臽,音陷。与舀义别。考证:(《淮南子·地形训》南戎州曰滔土。)谨照原文南上增西字。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断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