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shā yōng hé
成语简拼:TSY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掏沙壅河
成语解释
壅:堆塞。比喻不毫无用处。
成语造句
(1)包子大哥哥给唐米和涣芯讲述了“掏沙壅河”的历史典故
(2)大地基初级中学的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掏沙壅河”。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掏沙壅河”几个大字。
(4)亮亮写不出成语“掏沙壅河”,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5)小聪不会写成语“掏沙壅河”的最后一个字。
(6)去惠东县平海中学的面包车上,冰歆叔叔给岑蕊和敏欣讲了『掏沙壅河』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连连不已。若排糠障风,掏沙壅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掏掏:tāo(1)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掏钱;掏耳朵;掏口袋;掏麻雀窝。(2)挖:在墙上掏一个洞。
沙沙:一、1、shā(1)细小的石粒:风沙;防沙林;飞沙走石。(2)象沙的东西:豆沙。(3)姓。2、shā(嗓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沙音。3、shā沙皇。二、shà<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小米里的沙子沙一沙。
壅壅:yōng 1、堵塞:壅塞(sāi)。壅滞。壅蔽。2、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壅土。壅肥。
河河:hé 1、<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又] 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掏掏:《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刀切,音桃。择也,抒也。又《集韵》他刀切,音叨。捾也。同搯。
沙沙:《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所加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加切,□音纱。《说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见。楚东有沙水。《水经注》逢泽陂东北流为新沟,又东北注梁为沙水。又《山海经》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又颍水之别名。《尔雅·释水》颍为沙。〈注〉谓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又疏土也。《易·需卦》需于沙。《正义》沙,水旁之地。《诗·大雅》凫鷖在沙。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为名,即三秦记鸣沙山也。《广舆记》沙州鸣沙山,峰势危峻,沙如乾糖。天气清朗则沙鸣,闻数里外。又流沙,西境极远之地。《书·禹贡》西被于流沙。又丘名。《尔雅·释丘》逦迤曰沙丘。〈疏〉谓丘形斜行,连接而长者。又长沙,郡名,属楚。《广舆记》今湖广长沙府有长沙县。又长沙,星名。在轸旁,主寿命。见《史记·天官书》。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天子传》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又沙汰,详汰字注。又《谢察微·算经》十尘为沙,十沙为纤。又木名。《范成大·桂海草木记》沙木与杉同类,尤高大,叶尖成丛,穗少与杉异。又豆名。《崔豹·古今注》狸豆,一名狸沙,一名猎沙。虎豆,一名虎沙。马豆,一名马沙。又吹沙,鱼名。《尔雅·释鱼》鲨鮀。《郭璞注》今吹沙也。《陆玑注》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又小而甘美之称。《韩彦直·橘录》沙橘取其细而甘美,或曰种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方言耳。又沙门,谓勤行也。《佛说四十二章经》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又姓。宋勇将有沙世坚。又借为纱縠字。《周礼·天官》内司服素沙。〈注〉素沙,今之白缚也。以白缚为里,使之章显。今世有纱縠者,名出于此。又《集韵》苏和切《正韵》桑何切,□音蓑。亭名,在元城。《春秋·定七年》齐侯卫侯盟于沙。〈注〉今阳平元城县东南有沙亭。又与牺通。《诗·鲁颂》牺尊将将。《郑注》素何反。《毛传》有沙饰也。又酒名。《仪礼·大射仪两壷献酒注》献读为沙。沙酒浊,特泲之,必摩沙者也。又《集韵》山宜切,音酾。亦水傍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所稼切,音嗄。声嘶也。《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狸。〈注〉沙音所嫁反,或苏他反。〈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苏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韵。今删去。考证:(《周礼·天官》内司服素沙。〈注〉素沙,今之白缚也。以白缚为里。)谨照原书两缚字□改缚。
壅壅:《丑集中·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用切,雍去声。塞也。《史记·秦本纪》河决不可复壅。一曰加土封也,培也,大江南道方语。凡培覆根土浇灌花草□曰壅。又草名。芡实一名鸡壅,见《本草》。又於容切,音邕。与雍通。周礼壅氏,汉书沟洫志壅皆作雍。又《集韵》《韵会》委勇切《正韵》伊竦切,□音拥。义同。
河河:《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乎哥切《集韵》《韵会》《正韵》寒歌切,□音何。水名。《说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仑山,发源注海。《春秋·说题辞》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释名》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前汉·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於积石,为中国河云。《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尔雅·释水》河出崑仑,色白,所渠幷[同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徒骇一,太史二,马颊三,覆釜四,胡苏五,□六,絜七,钩盘八,鬲津九。又三河,谓河南,河北,河东也。《后汉·光武纪》三河未澄,四关重扰。又《小学绀珠》以黄河,析支河,湟中河为三河。又两河,谓东河,西河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又州名。《广舆记》古西羌地,秦汉属陇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卫。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经》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又银河,天河也。又《赵崇绚鸡肋》道家以目为银河。又酒器也。《乾□子》裴钧大宴有银河,受一斗。又淘河,鸟名。见《尔雅·释鸟注》。又姓,明河清,长沙人。□字从月从□作。考证:(两河,谓河南,河北也。《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谨按尔雅注云自东河至西河,非谓河南河北。谨改河南河北为东河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