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成语简拼:TLZ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償來之物
成语解释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
近义词
傥来之物、意外之财
成语示例
(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嬴时节,道是倘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都来撮哄。』
(2)…捻不住,就似白手成家,何等欢喜。把这钱不看做倘来之物,就认作自己东西,重复输去,好不气闷,痴心还想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倘来之物”几个大字。
(2)聪聪写不出成语“倘来之物”的拼音。
(3)怀奶奶给她的孙子和小孙囡介绍了“倘来之物”的故事。
(4)立大业国中的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倘来之物”。
(5)小彬不会写成语“倘来之物”的最后一个字。
(6)在去嘉善县杨庙中学的时候,康德叔叔给都贺和志云讲解了『倘来之物』的历史故事。
(7)把这钱不看做倘来之物,就认作自己东西,重复输去,好不气闷,痴心还想再像初次赢将转来。
(8)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嬴时节,道是倘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都来撮哄。』。
成语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倘倘:tǎng 1、<连>假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倘能割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君子国》:『倘以子女筵花费之资,尽为周济贫寒及物放生之用,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寿而寿自长。』《〈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来来:lái 1、<名>麦子。《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2、<动>来到。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动使动>使……来;招致。《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4、<形>将来的;未来的。《<指南录>后序》:『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5、<语助>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6、<语助>无实义,相当于『咧』、『吧』。《归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古] 自古以来。[来归] (1)回来。(2)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3)归附;归顺。[来苏] 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来仪] 比喻卓越的人才。[来兹] (1)来年。(2)今后。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物物:wù 1、<名>事物;东西。《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2、<名>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故] 死亡。[物华] 物的精华。自然美景。[物理] 事物的常理及其内在的规律。[物色] (1)牲畜的毛色。(2)各类物品。(3)外貌形象。(4)寻找;察看;访求。(5)风物;景色。[物议] 众人的议论批评。
倘倘:《子集中·人字部》《集韵》齿两切《正韵》昌两切,□音敞。忽止貌。又《集韵》他朗切,汤上声。义同。又同傥。《庄子·在宥篇》云将见之,倘然止。
来来:《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徕《广韵》落哀切《集韵》《韵会》《正韵》郞才切,□赖平声。至也,还也,及也。《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又《公羊传·隐五年》公观鱼於棠,登来之也。〈注〉登读为得,齐人谓求得为登来。又玄孙之子曰来孙。又麦名。《诗·周颂》贻我来牟。《前汉·刘向传》作饴我厘麰。亦作□。又呼也。《周礼·春官》大祝来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韵》洛代切,音赉。抚其至日来。《孟子》放勳曰:劳之来之。又叶邻奚切,音离。《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素问》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守内,病安从来。又叶郞狄切,音力。《诗·小雅》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叶下服。《大雅》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又叶落盖切,音赖。《屈原·离骚》因气变而遂会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赋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考证:(《荀子·赋论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谨照原书省论字。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物物:《巳集下·牛字部》《唐韵》文弗切《集韵》《韵会》《正韵》文拂切,□音勿。《说文》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牵牛,故从牛。勿声。《玉篇》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易·乾卦》品物流形。又《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周礼·天官·大宰》九贡,九曰物贡。〈注〉物贡,亲物,鱼盐橘柚。又《玉篇》事也。《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疏〉物,事也。《礼·哀公问》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注〉物,犹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敎万民,而賔兴之。又《诗·小雅》比物四骊。〈传〉物,毛物也。〈又〉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注〉谓毛色也。又《夏官·校人》凡军事,物马而颁之。〈疏〉物即是色。《楚语》毛以示物。又《周礼·地官·卝人》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注〉物地,占其形色,知咸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左传·昭三十二年》物土方。〈注〉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又《玉篇》类也。《左传·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注〉物,类也。谓同日。又《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财也。以三酒所成有时,故豫给财,令作之也。又《周礼·地官·司门》几出入不物者。〈注〉不物,衣服视占不与衆[音zhòng]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又《周语》神之见也,不过其物。〈注〉物,物数也。又《广韵》旗名。《周礼·春官·司常》亲帛为物。又叶去声。《唐韵正》符沸反。《扬子·太玄经》人人物物,各由厥汇。《阮籍·东平赋》及至分之国邑,树之表物,四时仪其象,阴阳畅其气。又叶微律切。《班固·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己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又叶微月切。《苏轼·四达斋铭》孰如此间,空洞无物。户牖盍开,廓焉四达。达,陀悦切。考证:(《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办其物。)谨照原文 办改辨。(《班固·东都赋》义不极盘,杀不尽物。)谨照原文义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