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bì è zhé
成语简拼:TBE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螳臂扼轍
成语解释
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近义词
螳臂当辙、螳臂当车、螳螂拒辙
成语造句
(1)笨笨写不出成语“螳臂扼辙”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螳臂扼辙”几个大字。
(3)江源区第七中学的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螳臂扼辙”。
(4)洛彤哥哥给丁香和璓贤讲了“螳臂扼辙”的故事。
(5)小兵不会写成语“螳臂扼辙”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凯,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臂臂:1、[bei] ――见『胳臂』(gēbei)。2、[bì] (1)(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2)胳臂。臂,手上也。――《说文》;肱谓之臂。――《广雅·释亲》;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3)动物的前肢。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4)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5)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扼扼:è 1、<动>用力掐住。《汉书·李广传》:『力扼虎,射命中。』2、<动>把守;据守。《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扼襟] 控制要害。周邦彦《汴都赋》:『扼控咽,屏藩表里。』[扼腕] 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五人墓碑记》:『扼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辙辙:zhé 1、<名>车轮压出来的痕迹。《曹刿论战》:『下视其辙。』2、<名>车辆行驰的路线。曹植《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3、<名>车辆。《<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螳螳:《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螳螂也。《礼·月令》仲夏螳螂生。〈注〉螳螂,螵蛸母也。《扬子·方言》螳螂谓之髦。《郭注》有斧虫也,江东呼为石蜋。又名齕肬。《吴越春秋》夫秋蝉登高树,不知螳螂超枝缘条而稷其形。《庄子·人间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御曰: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又水名。《水经注》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又县名。《华阳国志》螳螂县出银、铅、白铜、亲药,有螳螂附子。
臂臂:《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义切,音嬖。《说文》手上也。《广韵》肱也。《增韵》腕也。《正字通》今谓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释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经》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又牲之肩脚亦谓臂。《礼·少仪》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疏〉臂臑,谓肩脚也。
扼扼:《卯集中·手字部》《集韵》《韵会》《正韵》□乙革切。同□。《前汉·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又《正韵》与轭通。《庄子·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详□字注。
辙辙:《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直列切,音彻。《说文》迹也。《增韵》车轮所碾迹也。余详前轨字注。◎按《庄子·人间世》螳蜋怒臂以当车辙。别作轶。《淮南子·道应训》绝尘弭辙。别作□。《史记·□平传》门外多长者车辙。别作彻。古字多通用,不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