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láng jù zhé
成语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ㄐㄨˋ ㄓㄜˊ
成语简拼:TLJ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螳蜋拒轍
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近义词
螳臂当车、螳臂当辙、螳臂扼辙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螳螂拒辙”几个大字。
(2)方方不会写成语“螳螂拒辙”的最后一个字。
(3)露然哥哥给嘉柠和海鑫讲解了“螳螂拒辙”的故事。
(4)南汇区宣桥学校的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螳螂拒辙”。
(5)小昂写不出成语“螳螂拒辙”,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成语出处
唐·刘知幾《史通·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螳螂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活动灵便,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区叫刀螂。
拒拒:jù 1、<动>抗拒;抵御。《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2、<动>拒绝。《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拒后] 阻击敌军,保障大军安全转移。
辙辙:zhé 1、<名>车轮压出来的痕迹。《曹刿论战》:『下视其辙。』2、<名>车辆行驰的路线。曹植《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3、<名>车辆。《<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螳螳:《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螳螂也。《礼·月令》仲夏螳螂生。〈注〉螳螂,螵蛸母也。《扬子·方言》螳螂谓之髦。《郭注》有斧虫也,江东呼为石蜋。又名齕肬。《吴越春秋》夫秋蝉登高树,不知螳螂超枝缘条而稷其形。《庄子·人间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御曰: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又水名。《水经注》沂水又东南,螳螂水入焉。又县名。《华阳国志》螳螂县出银、铅、白铜、亲药,有螳螂附子。
螂螂:《申集中·虫字部》《篇海》同蜋。
拒拒:《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其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臼许切,□音巨。《广韵》扞也。《增韵》御也。《论语》其不可者拒之。《荀子·君道篇》内以固城,外以拒难。又与距通。《广韵》格也,违也。《玉篇》抵也。又《仪礼·少牢礼》长皆及俎拒。〈注〉拒读为介距之距。俎距胫中,当横节也。又《集韵》句许切。《正韵》居许切,□音举。亦扞也。又《集韵》《韵会》□果羽切,音矩。方□也。《左传·桓五年》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人。又《周礼·大宰祀五帝疏》西方白帝白招拒。
辙辙:《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直列切,音彻。《说文》迹也。《增韵》车轮所碾迹也。余详前轨字注。◎按《庄子·人间世》螳蜋怒臂以当车辙。别作轶。《淮南子·道应训》绝尘弭辙。别作□。《史记·□平传》门外多长者车辙。别作彻。古字多通用,不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