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jì nì guāng
成语简拼:TJN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弢跡匿光
成语解释
指隐藏行迹与光采,不使外露。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出风头
近义词
韬光养晦
成语造句
(1)波波写不出成语“弢迹匿光”,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弢迹匿光”几个大字。
(3)第九完全中学的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弢迹匿光”。
(4)小仔不会写成语“弢迹匿光”的最后一个字。
(5)予磬叔叔给芷若和梓澜讲了“弢迹匿光”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而瞻,翼尔鹰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弢弢:[tāo] 〈动〉(1)通『韬』。隐藏。弢迹匿光。――陆机《汉高功臣颂》。又如:弢弓(藏弓入弢);弢光(弢迹匿光的省语。指隐藏光采才华,不表露于外);弢迹(收敛形迹);弢铃,弢藏(隐藏);弢敛(收敛,敛藏)(2)束缚;禁锢。解其天弢。――《庄子》。
迹迹:jì 1、<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引] <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又] <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2、<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3、<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4、<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迹古文。』[迹捕] 跟踪追捕。[迹察] 探寻踪迹,考察缘故。[迹迹] 徘徊不安。
匿匿:nì <动>隐藏;躲藏。《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瑕] 喻掩盖缺点或错误。
光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弢弢:《寅集下·弓字部》《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弓,从□。□垂饰,与□同意。《左传·成十六年》鄢陵之战,楚共王召养由基,使射吕錡,中项伏弢。〈注〉弢,弓衣也。又旌囊也。《左传·成十六年》内旌於弢中。〈疏〉弢是盛旌之囊也。又六弢,书名。与韬通。《庄子·徐无鬼》从说之,则以金版六弢。《释文》司马崔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或云秘识也。又作六韬。考证:(《庄子·徐无鬼》从说之,则以金版六弢。〈注〉司马雀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或云,秘截也。)谨照原文注改释文。雀改崔。截改识。
迹迹:《酉集下·辵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昔切,音积。《说文》步处也。《广韵》足迹也。《左传·宣十二年》迁大国之迹于郑。《前汉·扬雄传》拟足而投迹。《淮南子·说山训》足蹍地而为迹。又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又凡前人所遗留者曰迹。《庄子·天运篇》《六经》先王之□迹也。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注〉仲无所因,故曰迈迹。《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求其踪迹。又凡有形可见者皆曰迹。《淮南子·说山训》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书·魏徵传》岂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又循实而考之亦曰迹。《前汉·功臣表》迹汉功臣。又《杜钦传》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又风迹,风化之迹也。《后汉·朱浮传》颇欲厉风迹。又迹射,寻迹而射也。《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又迹人,官名。《周礼·地官·迹人注》迹之言迹。知禽兽处也。又与迹同。《文中子·问易篇》心迹之判久矣。又与蹟通。《诗·小雅》念彼不蹟。〈注〉谓不循故道也。又叶即略切,音爵。《陆机·演连珠》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无伫立之迹。《集韵》或作□、□。考证:(《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循其踪迹。)谨照原注循改求。(《后汉·西域传》汉有迹射。)谨按后汉西域传无此语,查系王尊传,今改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
匿匿:《子集下·匸字部》《唐韵》《正韵》女力切《集韵》《韵会》昵力切,□音□。《说文》亡也。从匸,若声。《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广韵》藏也,亡也,隐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曹参传》见人有细过,专务揜匿覆盖之。《灌夫传》廼匿其家。〈注〉师古曰:匿,避也。又《玉篇》阴奸也。又《前汉·苏武传》赐武服匿。〈注〉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集韵》惕得切,音忒。朔而见月东方,曰侧匿。
光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