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táng yī biǎo
成语注音:ㄊㄤˊ ㄊㄤˊ ㄧ ㄅㄧㄠˇ
成语简拼:TTY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堂堂一表
成语解释
堂堂:形容庄严大方。形容仪表魁伟不凡,庄严大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相貌堂堂
成语接龙
1、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马平川→川泽纳污→污手垢面→面争庭论→论议风生→生生不息→息事宁人→人头畜鸣→鸣鹤之应→应对如响→响彻云霄→霄壤之别→别无长物→物极必反→反身自问→问心无愧→愧悔无地→地动山摇→摇头稾脑→脑满肠肥→肥甘轻暖→暖衣饱食→食而不化
2、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目五行→行不由径→径行直遂→遂迷忘反→反风灭火→火尽薪传→传诵一时→时乖运拙→拙嘴笨舌→舌敝唇枯→枯苗望雨→雨旸时若→若敖之鬼→鬼计百端→端倪可察→察己知人→人单势孤→孤云野鹤→鹤发童颜→颜丹鬓绿→绿肥红瘦→瘦骨如柴→柴毁骨立
3、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石二鸟→鸟迹虫丝→丝分缕析→析肝吐胆→胆战心慌→慌作一团→团头聚面→面北眉南→南枝北枝→枝附影从→从俗就简→简傲绝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孔方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门水口→口说无凭→凭空捏造→造茧自缚→缚鸡之力
4、堂堂一表→表里不一→一统天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容言功→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间字里→里通外国→国无宁日→日月丽天→天壤之别→别生枝节→节衣素食→食生不化→化鸱为凤→凤叹虎视→视险若夷→夷然自若→若崩厥角→角户分门→门闾之望→望尘拜伏
5、堂堂一表→表里如一→一步一鬼→鬼哭神号→号咷大哭→哭天抹泪→泪眼汪汪→汪洋大肆→肆意妄为→为人师表→表里山河→河东狮子→子曰诗云→云合响应→应时对景→景入桑榆→榆枋之见→见义敢为→为蛇添足→足食丰衣→衣香髻影→影形不离→离本徼末→末学肤受→受制于人
成语示例
(1)本帅看你堂堂一表,象个英雄,故不将你解去。▲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堂堂一表”几个大字。
(2)画画不会写成语“堂堂一表”的最后一个字。
(3)确山县二高的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堂堂一表”。
(4)小淙写不出成语“堂堂一表”的拼音。
(5)秀艳姐姐给绵陇和钏玉讲了“堂堂一表”的历史故事。
(6)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7)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
(8)张亮基微笑着打量江忠源,见他约四十来岁年纪,堂堂一表,从心底里喜欢。
(9)天彪将从人藏在松林内,自己缓步行到大汉背后,远看不如近睹,果然堂堂一表。
(10)本帅看你堂堂一表,象个英雄,故不将你解去。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11)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八尺有余身材,面白唇红,须黄眼碧,威仪猛勇,力敌万人。
(12)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见明·洪在前往沙市镇中心学校的公车上,晨赣哥哥给冯净和娄晶讲解了『堂堂一表』的故事。
(13)贫道看大爷堂堂一表,肩可担万民之重任,腹能藏安邦之良策,只可惜精神不振,目光黯淡,朦胧恍惚,语气低微,此乃失神之状也。
(14)但这个石祥祯不同,他英俊威武,堂堂一表,身体中有一股旺烈的阳刚劲气;他豪放豁达,气魄恢宏,城外数万大军包围,他视之如无物。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孔明致玄德之意华,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堂堂堂堂:(1)形容容貌庄严大方:仪表堂堂。(2)形容有志气或有气魄:堂堂中华儿女。(3)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堂堂之阵。
堂堂:táng 1、<名>正屋。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堂后叫室。《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堂上。』2、<名>朝堂;殿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名>公堂;官吏办公的地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君子国》:『终日屈膝公堂,亦不顾及颜面。』《严监行和严贡生》:『汤知县正要退堂,见两个人进来喊冤。』4、<名>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5、<形>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如『堂兄弟』、『堂伯父』等。[堂奥] 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精微的道理或境界。[堂官] (1)明清时中央各衙门的长官。(2)旧时茶馆、饭馆、酒店等行业的服务人员,也写作『堂倌』。[堂萱] 指母亲。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表表:biǎo 1、<名>外衣。《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2、<名>外表;外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3、<名>上面。《复庵记》:『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4、<名>标记;标志。《察今》:『循表而夜涉。』[又] <动>作标记。《察今》:『使人先表澭水。』[又] <名>特指幌子,酒旗。《晏子春秋·宋人沽酒》:『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5、<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堂堂:《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坣《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殿也。正寝曰堂。《释名》高显貌。《演义》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宇也。《诗·豳风》跻彼公堂。又明堂,王者朝诸侯之宫。《礼·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也。《前汉·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又堂室。《尔雅·释宫》古者有堂,自半巳前虚之,谓之堂,半巳后实之,谓之室。又官署。《汉官仪》黄门有画堂之署,中书省玉堂。《扬雄·解嘲》正金门,上玉堂。今翰林院亦曰玉堂。《唐书·百官志》初三省议事于门下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迁于中书省。又户部有考堂,天下岁会计处。又《吴郡国志》郡太守堂,乃春申君子假君之故宅。数失火,以雌黄涂之乃止,故郡治曰黄堂。《吕氏春秋》宓子贱鸣琴而单父治,故县治曰琴堂。又堂堂,盛也,正也。《论语》堂堂乎张也。《淮南子·兵略训》堂堂之阵又衆[音zhòng]笑曰哄堂。《因话录》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一人知亲事,名亲端。公堂会食皆绝笑,左右不可忍,亲端笑而三堂皆笑,遂谓哄堂。又佛堂曰鴈堂。《释氏要览》毗舍离为佛作堂,形如鴈字,因名。文巫祭。《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算。〈注〉冬岁之穷,设祭于堂,赠送万鬼也。又地名。《诗·鄘风》望楚与堂。〈注〉楚,楚丘。堂,丘之旁邑。又山之宽平处曰堂。《诗·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又姓。《韩诗外传》堂衣若扣孔子之门。又复姓。汉儒高堂生,唐贞观诏从祀。又叶徒红切,音同。《屈原·九歌》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表表:《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陂矫切《集韵》《韵会》《正韵》彼小切,□音□。《说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又外也。《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又表异。《书·毕命》表厥宅里。〈传〉表异其宅里。又标也。《晋语》置茅蕝,设望表。〈注〉谓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又笺表。《释名》下言於上曰表。《蔡邕·独断》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又《韵会》杪也,末也。又表表,伟也。又地名。《晋书·地理志》表氏县,属酒泉郡。又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贡。又《集韵》俾小切,音褾。义同。又□遥切,音飇。识也。又《韵补》博举切。《前汉·班固叙传》春秋之占,咎徵是举。告往知来,王事之表。